保险资金投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研究
时间:2022-07-21 11:31:14 来源: 本站

内容摘要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国务院确定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国务院要求要加大财税金融等扶持政策力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包括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电子核心产业、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等行业,其应用横跨国民经济中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三大产业,“十三五”期间,其产业规模和龙头企业数量位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十四五”期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持续向“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另一方面,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传统产业也将在“十四五”期间深入实施数字化改造升级。

根据《中国制造2025》,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信息通信设备、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等领域是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十三五”、“十四五”时期的发展重点。另根据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其中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出了具体的量化发展目标。其中,对于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提出的要求为:在2020年之前,90~32纳米工艺设备国产化率达到50%,实现90纳米光刻机国产化,封测关键设备国产化率达到50%。在2025年之前,20~14纳米工艺设备国产化率达到30%,实现浸没式光刻机国产化。到2030年,实现18英寸工艺设备、EUV光刻机、封测设备的国产化。

业内人士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涵盖技术多、应用范围广,与传统行业结合的空间大,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带动作用将远远超出本行业的范畴。应广泛调动民间资本力量,特别关注其与传统行业相结合的机会,加大投资。

近年来,银保监会鼓励保险资金发挥长期、稳定和价值投资者作用。通过股票、股权、债权、基金等形式,为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提供多层次资金支持。保险资管行业积极创设保险资管产品,参与投资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对接高科技产业园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一批典型项目。保险资金应继续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研究与应用,继续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性

1.1 实现“双碳”目标,信息技术大有可为

2021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系统谋划,明确了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大举措,是“十四五”时期以及2030年、2060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做好双碳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明确了我国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工作。其中,在“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中指出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为今后我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是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特征显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相较于传统产业而言,更具有经济社会效益高、生态环境影响小的特点。“十三五”以来,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全国各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创新能力、深化国际合作的重要途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明显提高,中高端制造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比重大幅提升,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应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努力推动各细分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

二是抓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升级。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是落实《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的重要举措,主要包括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建设,以及绿色制造标准体系、采信机制、评价机制和服务平台建设等。目前,我国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形成,国家层面共建设2121家绿色工厂、171家绿色工业园区、189家绿色供应链企业,推广近2万种绿色产品,并将超过487万辆新能源汽车纳入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省级层面也在积极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并取得积极成效。《意见》强调“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既是对近5年来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在优化产业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中发挥的有益作用给予的肯定,更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我们应围绕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完善高效、低碳、清洁、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快促进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打造绿色增长新引擎。

三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赋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具有覆盖面广、渗透性强、创新频率高三大重要特征,对于推动各类资源要素的整合与优化,促进各类市场主体之间信息、技术的联通,具有天然优势。《意见》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有助于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叠加作用,推动绿色低碳产业提升研发创新能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同时,推进二者之间的深度融合,将不断催生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对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形成乘数效应,实现二者之间的螺旋式上升发展。

1.2 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顶层设计

近年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做出多次顶层设计和重要部署。

年份

政策

发布部门

内容

2015

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

国务院

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使信息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2015

中国制造2025

国务院

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

2016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

政治局

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

2016

“十三五”规划

全国人大

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向各行业全面融合渗透,构建万物互联、融合创新、智能协同、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到2020年,力争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薄弱环节实现系统性突破,总产值规模超过12万亿元。

2017

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

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2017

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

打造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使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走在国际前列,争取实现并跑乃至领跑。

2018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

政治局

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大意义,加强领导,做好规划,明确任务,夯实基础,促进其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2019

政府工作报告

国务院

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

2020

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深改委

强调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

2020

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

国务院

进一步优化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发展环境,深化产业国际合作,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

2020

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

加快5G网络建设推动更多企业“上云上平台

2020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

政治局

认识推进量子科技发展重大意义,加强量子科技发展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

2021

“十四五”规划

全国人大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1

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

在石油天然气、基础原材料、高端芯片、工业软件、农作物种子、科学试验用仪器设备、化学制剂等方面关键核心技术上全力攻坚。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先进制造、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

二、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2.1 产业内涵与分类

我国政府于2010年下半年发布的有关新兴产业的决策中第一次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这一概念。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指明显带有网络化、数字化及智能化特征的新兴信息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的“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技术不断进行革新,另一方面就是和其他产业之间进行相互融合,正是该产业本质内涵的存在,不断促进产业进行技术升级,使得传统的电子信息产业逐步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转变。201811月,国家统计局在原有产业分类标准的的基础上,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新的分类标准,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划分为5大类,其中5大类又细分为21个小类,主要包括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网络设备;新型计算机及信息终端设备;信息安全设备;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服务)、电子核心产业(集成电路;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子专用设备仪器;高储能和关键电子材料)、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新兴软件开发;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互联网安全服务;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工业互联网及支持服务;互联网平台服务;云计算与大数据服务;互联网相关信息服务)、人工智能(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人工智能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系统服务)。

2.2 产业基本特征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不仅具有新兴产业的三大特征,同时也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技术创新性特征。相较于传统信息产业,其具有的技术创新性表现的更加突出。首先来讲,传统信息产业主要关注的是以加工为主的制造业,而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来说信息制造业只是其基础。其次,传统的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性主要是体现在设备技术的改进,进而推动产品更新和换代;然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则更多的体现在对所生产产品的不断革新上,体现在软件应用的不断创新上,以此来实现产品的独特性。

第二,高渗透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产业之间也慢慢从原来的孤立发展到相互融合,产业之间联系愈来愈紧密,而信息技术产业作为当前要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与其他产业所建联系更广更深,该产业每一次的革新、换代都使得它与其他产业多一分联系。产业将在自身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其他产业转型升级。总之,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相关产业信息化程度和技术水平得到了持续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打破工业市场各自独立的局面。目前,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地位日趋凸显,正逐渐成为引领其它产业协调、创新、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该产业不断在深层次上改变工业、医疗等诸多社会领域。

第三,高投入性。信息技术产业相对于传统行业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更高,该产业中的大部分企业都是高科技企业,因此它对技术创新必然会有更高要求,在研发投入上相较于传统产业更多。企业在研发初始时期,就需投入较多的资金、技术设备以及高水平的科技人员,不仅如此,它的研发周期较其他产业也更长,整个研发期间内都要不断增加各种投入。另外,研发出的产品或者技术要想顺利进入市场往往还需要不断进行大规模的市场推广,这些都需要大量资源投入。

第四,高风险性。产业的高投入和长周期必然使得其具有高风险。不论何种研发都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另外由于信息技术产业所具备的特征,导致该产业研发出的新产品对技术性要求会更高,这也会增大失败的可能性。纵使新的产品能够被研发出来,同样面临着产品能否被市场接纳的风险,由于企业研发技术产品的成本很高,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又快,能否如期收回成本依旧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以上这些都是这一产业将要面临的风险。

第五,政府支持力度强。该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不仅有利于落实“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目标。同时还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升社会生产的信息化水平等有重要意义。虽然发展该产业利国利民,但其具有的高投入和高风险的特性,使得许多企业仅靠自身能力发展起来比较困难,即使短期能够勉强生存,却很难寻求长久的发展。况且,当前我国在这一产业上缺乏关键技术的支撑,如果在这种情形下,想要赶超发达国家,必然需要政府提供一些便利,例如对相关企业进行资金补贴,减税降税等政策,通过协调科研、资金等社会资源的流向,不断实现技术上的创新。正因如此,当前政府也在逐渐加大对这一产业的支持力度。

2.3 产业规模居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位居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应用横跨国民经济中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三大产业。2018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突破23万亿元2019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为9.5%,高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2020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1.7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80.9%,占GDP比重31.2%

2.4 龙头企业数量据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

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2020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榜单,有28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企业上榜,数量位列产业第一,其中华为以8588.3亿元的收入居榜单之首。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上中下游分析

3.1 产业上游

产业上游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核心领域:包括半导体器件和通信基础设施两大领域;半导体器件:核心技术是集成电路,俗称芯片;另外还有射频器件和传感器等;通信器件:包括新一代通信技术的技术设施(如通信模块、基站天线)及主要器件(如光纤光缆、光模块)等。

1.半导体

半导体芯片由用来控制三极管的开启和关闭组成与或非等逻辑门,逻辑门和寄存器组合形成各种加法器,触发器,等各种基本电路组成专用电路,最终构成系统级集成电路。

半导体产业链上游由IC设计(EDA+IP+IC制造+IC封测(材料+设备)构成;下游为终端应用

半导体产业特点有:半导体芯片制程的几何工艺接近极限,依赖于刻蚀技术和新材料,导致半导体芯片领域的进入门槛越来越高;计、制造、设备和材料等由欧美发达国家公司占据,并形成高度垄断,国内龙头公司依然价值获取空间不足,仅封测领域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AI芯片更多的在于手机和视觉应用领域

半导体产业应用领域主要包括计算机、电子通信、存储器、显示等系统领域,以及人工智能,物联网,5G通信和汽车电子等行业领域

2.射频

射频芯片的作用是接受和发送无线信号,是移动通信基站和天馈系统核心部件之一,包括滤波器、低噪声放大器(LNA)、功率放大器(PA)、双工器(Duplexer)、开关和天线。

射频产业链上游滤波器、功率放大器、低噪放大器、射频开关、双工器、芯片厂商等构成下游无线通信模块、基站、终端设备

射频产业特点为,射频行业相对比较成熟,初创企业数量不多,主要以大公司战略并购为主;移动终端的市场比基站市场更有想象力

射频产业应用领域主要有通信、军事、消费电子等

3.传感器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其功能实现主要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变换电路和辅助电源四部分合力完成的。

传感器产业链的构成:上游包括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下游包括软件及应用方案环节

传感器产业特点有,我国传感器企业呈全面落后状态,创新能力弱、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产业结构不合理、本土企业规模小能力弱;MEMS是未来传感器核心技术趋势,中国的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厂商都在积极布局,已基本形成完整MEMS的产业链

传感器产业应用领域主要有物联网、智能工业、智能设备、无人驾驶、消费电子等

4.无线模块

无线通信模块是连接物联网感知层和网络层的关键环节,属于底层硬件环节,具备其不可替代性,无线通信模块与物联网终端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无线模组按功能分为“通信模组”与“定位模组”

无线模块的产业链构成:上游包括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存储芯片等生产原材料;下游包括项目集成方、经销/代销、终端客户以及各个细分应用领域

无线模块产业特点有:物联网的发展是通信模组发展的最大的推动力;上游基带芯片(通信芯片)是核心,技术壁垒高,产业高度集中,供应商话语权强;主要厂商一般通过收并购整合上下游,往下游是整合平台和终端

无线模块产业应用领域主要有交通、市政、工业、医疗、消费等

5.光纤光缆

光纤光缆是一种通信电缆,由两个或多个玻璃或塑料光纤芯组成,这些光纤芯位于保护性的覆层内,由塑料PVC外部套管覆盖。沿内部光纤进行的信号传输一般使用红外线。

光纤光缆产业链构成上游包含原材料、光纤预制棒厂商、光纤制造厂商、光缆制造厂商;下游包含通信运营商、设备商

光纤光缆产业特点有:光纤预制棒是产业链中利润最大的一环;国内企业有成本优势,内需过于求,供给紧张;行业规模效应大,并购交易比较合适

光纤光缆产业应用领域主要有通信,例如基站、接入网、核心网、骨干网、数据中心等

6.光模块

光模块主要功能是光电转换,发送端把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通过光纤传送后,接收端再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由光器件、功能电路和光接口组件等组成,其中核心构成器件是光收发器件。

光模块产业链构成上游包含光芯片、光组件、光器件;下游包含光通信设备

光模块产业的主要特点有:光芯片是光模块产业链中价值制高点,越是高端的光模块,越需要技术含量高的芯片,光芯片基本为国外企业;中国厂商无源器件实力较强,有源器件偏弱;行业整合增多,芯片并购活跃,模块产能向中国转移

光模块产业应用领域主要有通信,例如基站、接入网、核心网、骨干网、数据中心等

7.基站天线

天线是一种变换器,它把传输线上传播的导行波,变换成在无界媒介(通常是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电磁波,或者进行相反的变换。主要作用是是基站设备与终端用户之间的信息能量转换器。

基站天线产业链构成上游包含五金材料、电子元器件(春兴精工、东山精密);中游包含基站天线行业(京信通信、华为、摩比发展、通宇通讯、盛路通信);下游包含通信运营商、设备商(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设备商:华为、爱立信、诺基亚、中兴)。

基站天线产业的主要特点行业周期强5G到来之前,天线企业都着重于产品的研发,研发费用支出较高;5G到来之后,天线企业利润出现新的增长点,上游将进行重构,中游与下游企业格局基本比较稳定;Massive MIMO目前处与小批量供应试样阶段,规模化后,成本和价格有望下降.

基站天线产业应用领域主要为通信基站

3.2 产业中游

产业中游为新一代技术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核心领域包括通信网络和网规网优及解决方案。网络架构包括核心网等网络架构;网规网优及解决方案包括SDN/NFV解决方案及网规网优等领域。

1.核心网

核心网全名Core Network,简称CN,是将接入网与其他网络连接在一起的网络;其本质就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发,涉及的核心设备则包括路由器和交换机;提供移动办公、电子商务、通信、娱乐性业务、旅行和基于位置的服务、遥感业务、简单消息传递业务等。

核心网产业链构成,上游包含交换机、路由器、光纤光缆、光模块、其他通信设备等;下游包含运营商、网络解决方案产商。

核心网产业的特点为:核心网的发展随着网络技术及无线技术的更新换代而演进,软硬解耦及控制面集中管理带来成本的下降;通信网络设备投资占比最大,约占总投资近40%;在网络架构重构阶段,受益最大的是通信网络设备商及SDN/NFV解决方案厂商。

核心网产业的应用领域主要有通信领域,属于网络架构基础设施范畴。

2.SDN/NFV解决方案

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软件定义网络)是将网络的控制平面与数据转发平面进行分离,从而通过集中的控制器中的软件平台去实现可编程化控制底层硬件,实现对网络资源灵活的按需调配;NFV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网络功能虚拟化)是通过使用X86等通用性硬件以及虚拟化技术承载很多功能的软件处理以替换传统的、专用的、昂贵的通信硬件,从而满足用户日益变化的网络需求、降低网络昂贵的设备成本。

SDN/NFV产业链构成,上游包含硬件设备商、软件服务商、芯片商等;下游包含IDC、运营商、企业网、互联网企业等。

SDN/NFV产业的主要特点为,SDN/NFV是下一代网络核心,百亿市场规模;SDN网络控制器是网络的核心,拥有对上下游的话语权,传统设备商竞争力强;SDN/NFV解耦软件和硬件,软件公司将有更多发挥空间及利润。

产业应用方面,SDN适用数据中心内部、数据中心之间、政企网络(园区网);NFV适用电信级网络升级改,虚拟化网络设备及系统领域等。

3.网规网优

无线网络规划是根据覆盖需求﹑容量需求以及其他特殊需求,结合覆盖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设计合理可行的无线网络布局,以最小的投资满足需求的过程;网络优化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对整个网络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和运用,以适应需求和发展的情况,最大程度地发挥设备潜能,从而获得最大的投资效益。

网规网优产业链构成,上游包含网络优化设备、网络测试设备等;下游包含运营商、设备商等。

网规网优产业的特点有为,具有明显的行业周期性,随着5G的到来即将步入增长期;网络优化则是一个改善全网质量,确保网络资源有效利用的过程,是业务发展的有力后盾;网络设备优化聚焦在网络建设期,网络服务优化聚焦在网络建设后期。

网规网优产业的应用领域主要为通信与基础设施领域。

3.3 产业下游

产业下游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的产业应用领域,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我们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核心领域包括通信应用、技术应用、行业应用。

1.通信应用

通信应用包括:5G通信、卫星通信、运营商、室内分布等;5G通信方面,无线和传输设备约占总投资近40%,设备商、运营商及SDN/NFV解决方案厂商将受益;卫星通信战略意义重大,政策带来发展机遇,国产卫星通信产业进入快速落地阶段;运营商方面,物联网带来连接规模增量,运营商管道能力开放,运营商重新掌握用户稀缺入口,有望重回产业主导;室内分布方面,主设备商进入战场,有可能打破中小设备厂商的室内分布市场现有局面。

1)第五代通信

5G全称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官方名叫IMT-2020,是4G之后的延伸,理论下行速度为10Gb/s,将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扩展到万物连接,打造全移动和全连接的数字化社会。

5G产业链构成,上游包含基站天线、射频模块、通信网络设备、光纤光缆、光模块等;中游包含网络架构、网规网优及解决方案;下游包含运营商、系统集成与解决方案、技术引用和行业应用等。

5G产业的主要特点为,网络建设阶段重点涉及基站天线、射频模块、通信网络设备、光纤光缆、光模块、网络运维等环节,天线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升,拥有大规模天线技术及高门槛的高频器件厂商将充分受益,同时光模块投资弹性最大;无线和传输设备约占总投资近40%,设备商、运营商及SDN/NFV决方案厂商将受益。

5G产业的应用领域主要有VR/AR、智慧城市、智慧农业、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无人驾驶、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无人机、应急安全等领域。

2)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是指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磁波,以此来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或地球站与航天器之间通信的一种通信方式。广义上包括地球站之间通信、地球站与空间站之间通信、以及空间站之间通信三类,狭义上主要指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包括地面、水面和大气层中的通信终端设备。

卫星通信产业链构成,上游包含卫星制造产业,包括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下游包含卫星应用产业,包括卫星运营和卫星地面设备制造。

卫星通信产业的主要特点为,军用卫星通信系统顺应信息化战争需求,加速建设步伐;空间信息战略意义重大,国家层面持续推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国内卫星通信产业刚起步,政策带来发展机遇;通信卫星商用条件成熟,国产卫星通信产业进入快速落地阶段。

卫星通信产业的应用领域主要有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例如电视直播、视频广播、国际通信、抢险、救灾等。

3)运营商

电信运营商是指提供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接入的通信服务公司。中国四大电信运营商分别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并且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

运营商产业链构成,上游包含通信设备商、网络解决方案商、网络规划设计厂商;下游包含终端消费者、企业用户、互联网厂商。

运营商产业的主要特点有,通信市场的人口红利消失,流量量收剪刀差日趋增大,运营商之间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电信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换挡,NB-IoT将开启规模运营;网络能力开放是运营商下一个增长点的前提,技术及商业模式已具备雏形;物联网带来连接规模增量,运营商管道能力开放,运营商重新掌握用户稀缺入口,有望重回产业主导。

运营商产业的应用领域主要有电信级业务、国际长途、商务客户、零售和影音/娱乐等。

4)室内分布

室内分布系统是针对室内用户群,用于改善建筑物内移动通信环境的一种解决方案。室内分布系统是利用室内天线将信号均匀分布在室内各个角落,从而保证室内区域拥有理想的信号覆盖。

室内分布产业链构成,上游包含天线、接入设备、直放站、交换机、路由器、小基站等;下游包含终端客户、企业等。

室内分布产业的主要特点为,数据流量增长,尤其是室内数据流量的增长,推动室内分布的市场增长;WiFi在室内移动流量占主导位置;小基站的兴起,无论是设备厂商,还是运营商,解决方案重点放在室内覆盖场所;4G后期+5G兴起,主设备商进入战场,有可能打破中小设备厂商的室内分布市场现有局面。

室内分布产业的应用领域主要有球场、商场、飞机场、酒店等人群密集、流量需求远高于普通地域的区域;隧道、地铁、长廊、高层升降电梯等特定场景。

2.技术应用

技术应用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区块链、AR/VR、网络安全等。云计算市场集中度高,巨头多来自于互联网与软件厂商,通过下游需求提供云转型动力;大数据方面,数据源多样化、数据隐私泄露等是重点关注问题,数据应用是成长空间最大的行业;人工智能方面,拉通云端整个通道,认知层面发展仍非常早期,应用和落地方式极其有限;边缘计算方面,云计算巨头和CDN巨头占据先天优势,有望成为边缘计算平台层重要力量;区块链方面,金融行业处于摸索阶段,落地项目少;AR/VR方面,生态的成熟带动上游终端核心零部件的发展,B端落后于C端;网络安全方面,由国家重点主导,产业处于高速发展期。

1)云计算

云计算就是通过互联网向用户交付服务器、存储空间、数据库、网络、软件和分析等计算资源。提供这些资源的公司叫做云提供商,他们会提供用户需要的资源,并根据实际用量来收费。

云计算产业链构成,上游包含基础设施供应商,提供各类服务器、网络、存储等硬件设备;下游包含政府、企业、个人等消费终端。

云计算产业的主要特点为,属于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成本呈非线性趋势下降,使得市场集中度高,缺乏竞争力的服务商份额将会被逐步蚕食;巨头多来自于互联网与软件厂商,例如亚马逊起家电商平台,微软是传统软件公司,谷歌是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互联网与软件厂商自身领域的杀手级应用,例如微软的Office,可以通过下游需求提供云转型动力,使生态更加完整、成熟。

云计算产业的应用领域主要有游戏、视频、金融、电商等领域。

2)大数据

大数据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产业链构成,上游包含数据来源提供商、数据存储、计算、分析涉及的硬件厂商及软件厂商;下游包含应用行业、互联网、运营商等。

大数据产业的主要特点为,数据源多样化,要消除数据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和流通;数据应用是数据产业链中成长空间最大的行业;数据隐私泄露是数据安全的主要问题;大数据与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的关系表现为云计算为数据分析奠定IT基础,数据挖掘重新定义人工智能。

大数据产业的应用领域有电力、交通、环保、政府、金融、银行、电信、医疗、IT等行业。

3)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研究用于模拟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系统的科学,是对人的意识和思维过程进行模拟的科学。

人工智能产业链构成,上游包含涉及数据的收集以及运算,包括芯片、传感器、数据服务机构、云计算等;下游包含细分行业及场景应用等。

人工智能产业的主要特点为,AI的发展将会从云到端,拉通云端整个通道;感知层面取得一定的成就,认知层面发展仍非常早期,应用和落地方式极其有限;语音识别方面整体较成熟,但背景噪音难解决;语义识别准确率并不高;计算机视觉虽然占AI市场的55%,但目前仅人脸识别、OCR识别较为成熟,物体识别、场景识别仍在技术攻关中。

人工智能产业的应用领域主要为优先爆发于数据化高的行业,例如安防、家居、医疗、金融、汽车等。

4)边缘计算

边缘计算是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分布式开放平台,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满足行业数字化在敏捷联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边缘计算处于物理实体和工业连接之间,或处于物理实体的顶端。

边缘计算产业链构成,上游包含芯片、传感器、网关、通信模块、软件系统等;下游包含行业应用等。

边缘计算产业的主要特点为,产业整体仍处在早期阶段,产业界各方仍然在积极探索其成熟的商用部署模式;芯片、电信运营及边缘云平台等环节资金及技术壁垒高,是巨头角逐赛场;云计算巨头和CDN巨头占据先天优势,有望成为边缘计算平台层重要力量。

边缘计算产业的应用领域主要有5G、增强现实、无人机、医疗保健、智能交通、工业互联网等领域。

5)区块链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是一种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的分布式账本。

区块链产业链构成,上游包含核心基础组件、协议和算法,包括通信、存储、安全机制和共识机制;下游包含核心应用组件,包括智能合约、可编程资产、激励机制、成员管理等。

区块链产业的主要特点为,区块链目前主要用在对信用程度需求高、交易数据复杂的环境,与金融行业的契合度比较高,但仍处在探索阶段,实质落地项目比较少;在非金融行业,区块链的应用处于概念验证阶段,离落地更远,C端有可能率先落地。

区块链产业的应用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加密数字货币逐渐扩展到社会各领域,应用场景逐渐丰富,包括金融、教育、文娱、健康、公益、政务、物联网等。

6AR/VR

增强现实(AR)是一种基于现代计算技术生成附加信息对使用者所看到的真实世界进行认知增强或扩张的技术。虚拟现实(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并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

AR/VR产业链构成,上游包含人工智能厂商、元件厂商、硬件厂商、内容厂商等;下游包含行业应用等。

AR/VR产业的主要特点为,AR/VR总体发展低于预期;VR设备先于应用发展,toB端落后于toC端的发展;AR生态的成熟带动上游终端核心零部件的发展,手机巨头积极布局AR生态,如苹果ARKit和谷歌ARCore

AR/VR产业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军用、工业、商业(导航、古迹复原、旅游展览)和消费(教育、游戏、视频、直播)、医疗、零售、房地产等领域。

7)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产业链构成,上游包含数据安全、应用安全、主机安全、网络安全、物理安全;下游包含传统安全、云计算安全、大数据安全、物联网安全、工业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等。

网络安全产业的主要特点为,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由国家重点主导,产业处于高速发展期,各个细分领域都在百花齐放。

网络安全产业的应用领域包含触及网络应用的各个角落,如传统安全、云计算安全、大数据安全、物联网安全、工业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等。

3.行业应用

行业应用包括:物联网、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自动驾驶、智能终端等;物联网方面,高可靠低时延通信与高带宽物联网场景门槛较高,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智慧城市背后是智能设备和技术,对其他产业依赖程度高,目前已进入大规模落地建设期;工业互联网方面,IaaS层已成寡头垄断,PaaS层存在投资机会,SaaS层受PaaS赋能不足的约束,目前处于萌芽阶段;车联网方面,北斗导航和自动驾驶技术助力车联网发展;自动驾驶方面,市场接受程度及整体技术的因素,短期L2L3的大规模商业化机会,L4商业化距离较为遥远;智能终端方面,国产智能手机品牌增长势头依然较为旺盛,智能家居市场空间大。

1)物联网

物联网是在人与人信息交流的基础上,提出了物体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流,即可使所有物体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相互沟通,涵盖“人与人”、“物与物”及“人与物”三大范畴。

物联网产业链构成,上游包含硬件部分,包括芯片、模组、传感器、通信网络建设;中游包含软件部分,包括平台、系统集成及应用服务提供商;下游为行业部分,包括表计类、个人应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企业应用、产业互联网等。

物联网产业的主要特点为,物联网对5G的技术依赖性较强;海量机器链接场景将会是资本的红海,投资价值参差不齐;高可靠低时延通信与高带宽物联网场景门槛较高,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物联网运营商战略延伸性强,投资价值巨大。

物联网产业的应用领域主要有交通、能源、零售、环保、医疗、物流、城市、工厂、家庭、个人、办公等。

2)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指物联网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地理空间基础设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社交网络等全媒体融合,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连接,并集成城市的组成系统和服务,以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以及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智慧城市产业链构成,上游包含物联网感知层设备,网络通信设施,云计算存储设施,地理信息库等;下游包含慧治和慧民,包括智慧政务、智慧环保、平安城市,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

智慧城市产业的主要特点为,国家和政府战略投资;智慧城市背后是智能设备和技术,对其他产业的依赖程度高,受益于大数据发展,目前已进入大规模落地建设期。

智慧城市产业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公共设施、平安城市、智慧政务、城市交通、教育文化、医疗保障等。

3)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是指以机器、原材料、控制系统、信息系统、产品及人的网络互连为基础,通过对工业数据的深度感知,实时传输交换,快速计算处理及高级建模分析,实现智能控制、运营优化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

工业互联网产业链构成,上游包含云计算、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采集与集成、边缘计算等技术;中游包含装备与自动化、工业制造、信息通信技术、工业软件等企业的平台布局;下游包含工业APP开发与应用。

工业互联网产业的主要特点为,边缘层主要投资机会在智能硬件,包括传感器、网关以及工控系统;IaaS层已成寡头垄断,PaaS层存在投资机会,行业经验累积和运算技术是关键,SaaS层受PaaS赋能不足的约束,目前处于萌芽阶段;系统安全将会越来越重要。

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应用领域主要有电力,水利,石油和天然气,化学,运输,制药,纸浆,食品和饮料以及离散制造(例如,汽车,航空和耐用品)和造纸等行业。

4)车联网

车联网是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通过GPSRFID、传感器、摄像头图像处理等装置,车辆可以完成自身环境和状态信息的采集;通过互联网技术,所有的车辆可以将自身的各种信息传输汇聚到中央处理器;通过计算机技术,这些大量车辆的信息可以被分析和处理,从而计算出不同车辆的最佳路线、及时汇报路况和安排信号灯周期。

车联网产业链构成,上游为“端”层面,以制造业产业角色为主,包括整车厂商、汽车电子系统提供商、元器件提供商、车内软件提供商等;中游为“管”层面,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角色比较均衡,主要包括设备提供商、通信服务商等;下游为“云”层面,以服务业产业为主,包括软件和数据提供商、公共服务和行业服务提供商等。

车联网产业的主要特点为,云管端全面发力,5G技术成就车联网标准统一;北斗导航和自动驾驶技术助力车联网发展,成就大众应用突破。

车联网产业的应用领域主要有汽车、自动驾驶、智能交通、保险行业等。

5)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又称无人驾驶汽车、电脑驾驶汽车、或轮式移动机器人,是一种通过电脑系统实现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汽车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任何人类主动的操作下,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

自动驾驶产业链构成,上游为感知层,包括雷达、摄像头等;中游为决策层,包括交通识别、路径规划等;下游为控制层。

自动驾驶产业的主要特点为,全产业链存在大量投资机会,短期L2L3的大规模商业化机会;传统车厂渐进式推进,互联网厂商跨越式发展;市场接受程度及整体技术的因素,L4商业化距离较为遥远。

自动驾驶产业的应用领域主要有产业园、港口、物流运输、公共交通与自动驾驶打车平台、乘用车市场等。

6)智能终端

智能终端是一类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设备,支持音频、视频、数据等方面的功能,其体系结构框架与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是一致的,但其应用场景设定更为明确。

智能终端产业链构成,上游包含硬件设施(CPU、存储、I/O设备等)、操作系统(iOS,安卓等);下游包含各类App,例如直播、点播、游戏、办公软件等。

智能终端产业的主要特点为,全球智能手机进入存量时代,国产智能手机品牌增长势头依然较为旺盛;双摄+成为主流手机的标配,麦克风、扬声器、受话器逐步向MEMS方向演进,硬件集成成趋势;手机背板材料专向玻璃、陶瓷;智能家居是智能硬件与技术、平台的结合,市场空间大,传统家电厂商和小米等互联网企业各有优势。

智能终端产业的应用领域主要有智能手机、智能音箱、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AR/VR设备等消费电子领域。

四、保险资金投资信息技术产业实践研究

4.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投资趋向

2016128日,政府公布了《中国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以下将其简称为《规划》)。《规划》中提到,2025年之前,为推动智能制造的健康发展实行“两步走”的战略,第一步,要求2020年时,智能制造的基础支撑能力要显著提升,对于有条件和基础的产业,智能转型成果要有较大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的支撑体系要初步建成,而重点的产业则需要初步实现智能化转型。另外《规划》还发布了十大重点任务:对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核心软件开发等方面也提出较为明确目标。要求到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要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0201026日至29日,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以下简称《建议》)。113日,《建议》全文正式公布。《建议》明确了“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同时提出,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并且对此进行专章部署。一是:对我国技术水平现状进行描述,指出我国目前依旧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偏低。我国制造业产值虽位居全球第一,但从总体来看,还有多项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局面较为被动。例如,在半导体领域,我国近九成要依赖进口,而自给的比例大约只有一成。二是:“十四五”期间有望实现科技创新力量的全面强化。针对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我国应该继续加大且有必要加大对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掌控力。《建议》指出未来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中国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和《建议》中明确未来一段时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要投资方向就是智能制造,全球范围内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发展热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也要顺应此重要发展趋势。

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从提出至今,虽然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空间还很大,核心领域亟待加强投资开发。

4.2 保险资金支持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型企业在发展初期通常面临投资周期长、盈利波动大、风险抵御能力弱等问题,而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期限长、来源稳定等特征,契合科技创新企业的资金需求特性。202112月,银保监会出台《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支持科技企业直接融资,鼓励中国保险投资基金等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研究保险资金设立服务国家科技战略专项基金或其他支持科技发展母基金的可行性。

数据显示,保险资金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登记(注册)规模已超4179亿元,投资领域包括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例如,中国保险投资基金就发起设立专项基金,分别参与中芯国际和孚能科技的科创板IPO项目。

20215月末,保险资金通过投资企业债券、股票、基金、股权、资管产品等方式,直接投资制造业、能源、科技及相关基础设施领域4.35万亿元,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19.07%。保险资管行业还积极创设保险资管产品,参与投资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对接高科技产业园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一批典型项目。

4.3 保险资金投资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实践

2020716日,中芯国际(688981.SH)正式登录科创板,上市首日高开245.96%,报95/股,成为市值最高的中国大陆半导体企业。根据发行公告,中芯国际本次发行采用战略配售,29家战略配售投资者中不乏险资的身影。

战略配售投资者在首次公开发行中获得配售的股票数量为8.43亿股,其中,中国保险投资基金(有限合伙)获配股数5462.5万股,占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的比例约为3%;大家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配金额4.015亿元;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配股数1820.83万股,获配金额近5亿元。

中芯国际是中国内地技术最先进、配套最完善、规模最大、跨国经营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商,是世界领先的晶圆代工企业之一,在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地位举足轻重,是中国科技创新的标志性企业。

中国保险投资基金(有限合伙)由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保投资”)担任普通合伙人,负责基金设立、募集和管理。中保投资表示,作为国家级保险投资平台,坚定支持并看好科技自主创新和“国产替代”的长期趋势;坚持服务行业,特别是为中小保险机构争取优质稀缺资产的配置机会,赢取中长期回报;坚持价值投资者、长期投资者定位,服务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除了发起设立专项基金投资中芯国际,中保投资还参与了孚能科技的科创板IPO项目。孚能科技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整体技术方案提供商,长期专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整车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已成为全球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领军企业之一。孚能科技股票于717日正式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证券代码为“688567”。战略投资者在首次公开发行中获得配售的股票数量为5982.28万股,中保投资获配股数1232.43万股,占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的比例为5.8%。奔驰旗下全资子公司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也出资5.1亿元参与了此项目的战略配售。

大家人寿保险股份有限经大家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家资产”)专项攻关而成为中芯国际从战略投资者,这是大家资产更名后的首个专项投资项目。大家资产方面表示,该项目的成功落地,是大家保险集团积极践行科技兴国战略、服务实体经济的战略举措,同时也体现了中芯国际对大家资产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的认可。

大家资产是大家保险集团旗下专业资产管理公司。截至2019年底,大家资产受托资产管理规模8828亿元,2019年受托资产总投资收益率8.62%,管理规模和投资收益均处于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