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投资清洁能源行业调研分析
时间:2022-04-15 10:28:26 来源: 本站

内容摘要

为深入开展保险支持国家科技发展的相关课题研究,加深科技界、金融界和产业界对科技与资本融合发展的正确认识,找准保险支持科技的难点和痛点,树立一批保险支持科技的典型案例和示范项目,推动保险支持科技理论研究和体制机制建设,北京保研公益基金会已组织“保险支持国家科技发展”系列调研,并进行政策建议。

“保险资金投资清洁能源行业调研分析”是该系列调研的第五个课题。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以清洁能源产业为主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根本路径。

2021年5月20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倡议书》,各保险机构要积极探索拟定保险资金负责任投资原则及绿色投资标准,深入发掘“双碳目标”投资机遇。在投资端,提倡优化险资运用,助力绿色发展。保险业要发挥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较长等优势,为战略新兴产业、低碳节能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等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与资本市场中其他资金相比,保险资金具有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等特点,资金属性与绿色投资天然契合。保险资金运用通过聚焦绿色投资,能有效突破优质资产供给不足的困境。保险资金应积极投资清洁能源领域,引导生产要素向绿色低碳产业集中。


一、清洁能源行业概述

1.1 清洁能源的概念

目前,不同专家和学者对清洁能源的概念存在不同的认识,主要分为两种观点,一是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不产生污染的能源,也就是能源本身是清洁的;二是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体系,通过技术的发展达到能源清洁化开发利用的目的,属于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清洁化。

能源的清洁化以利用过程中的排放标准进行衡量,达到标准即是清洁能源,达不到标准即是不清洁能源。随着技术的进步其范围也不同,因全球能源利用技术差异性大而无法准确定义其类别,尤其是针对化石能源。在研究清洁能源时,不能将其与可再生能源混淆。清洁能源是根据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多少来划分的,可再生能源是根据能源是否能够再生来划分的。清洁能源包括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不但包含所有清洁能源,还包括生物质能。此外,核能由于在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风险无法完全可控,所以也不应被列入清洁能源。

因此,清洁能源是指在指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较小且环境污染风险极小的能源,同时在其利用过程中没有可能产生污染的CNS等元素迁移,如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1.2 我国能源转型步伐加快

中国是国际洁净能源的巨头,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风力与环境科技公司的发源地。2022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阐明我国能源发展方针、主要目标和任务举措,是“十四五”时期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

从能源生产结构来看,据今年3月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所提目标和要求:风电、光伏发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2.2%左右,比2021年提高0.5个百分点。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2014年以来,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20%,以年均约2.9%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6.2%的国民经济增长。能源消费结构显著优化。煤炭消费比重从2014年的65.8%下降到2021年的56%,年均下降1.4个百分点,是历史上下降最快的时期。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同期从16.9%上升到25.5%,占能源消费增量的60%以上。


我国单位
GDP能耗逐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