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运输行业概述
交通运输,是指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和运输工具上载运的人员与物资在两地之间位移的经济流动的总称。交通运输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纽带,是现代社会生存的基础和经济的基础结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是构成国民经济的关键部分。
交通运输作为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几乎被用于每一个生产过程和生活过程。虽然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必然导致经济的增长,但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会限制经济的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同时又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便利出行提供了优越的服务,形成了我国交通网的重要枢纽,促进了我国各城市与区域之间的互动与融合。
从整个社会看,基础设施发展不足,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部门;从一个地区来看,基础设施发展不足,是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直接原因之一。没有基础设施的一定发展,不可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也说明交通运输的发展要先于并且快于地区经济的增长,否则将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在市场经济中,交通运输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构建一种既能把社会各方面都连接在一起,又能构成一个健全完整的经济体保证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促进教育、文化、医疗、自然等多种资源的迅速流动中,在促进经济杠杆的协调方面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交通运输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在0.9以上,这就进一步证实了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只有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才能使各种资源在区域间自由地、便捷地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交通运输业的存在和发展是为了满足人们“行”的基本需求,以及商品为了实现其价值而进行交换的需求,而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需求将会持续增长,潜在需求市场无可限量。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发布数据,2020年我国铁路运营里程14.6万公里,公路里程519.81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16.1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2.77万公里,按重复距离计算的航线里程1357.72万公里,按不重复距离计算的航线里程942.63万公里。近两年客运和货运需求受到疫情影响,2021年我国客运量83.03亿人,货运量529.7亿吨。从民航运输来看,2021年中国民航客运量大约恢复至疫情前的67%,而货运量接近完全恢复。受疫情影响,货运需求尤其是国际货运需求旺盛。
从整体上看,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还不够健全,地区的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受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使得交通运输网络的规划设计的合理性降低,从而影响了交通运输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广泛使用,人们的流动性和物流量急剧增长,对交通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大城市,由于交通网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交通压力很大,公路交通堵塞,导致商品的运输和流通速度降低,对人民生活、工作、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收入越来越高,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对运输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但目前的交通设施和服务仍不能完全适应人民的需要,因此,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减轻城市的拥堵,为人民提供更好的交通服务。此外,由于交通成本、经费等原因,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不能得到合理更新,加之行政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等原因,导致其服务观念相对落后,交通运输业难以向公众提供个性而优质的服务,更无法满足公众的多项交通需求。这不仅限制了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还限制了城市的发展空间,降低了城市的经济效益。
交通运输行业包括了众多的子行业,如港口、水上运输;机场、航空运输;公路、陆路运输和铁路运输等。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我国的运输网络密度,在世界上处于较落后地位,与欧洲各国及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无法相比,就是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仍存在较大差距。铁路在货运重载、客运高速、自动化管理方面发展缓慢,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高等级公路仅占公路总里程的1%多一点,等外公路比重高达20%以上;内河航道基本处于自然状态,高等级深水航道比重很小,能通行300吨级船舶的五级以上航道里程仅占12.3%;大部分港口装卸设备及工艺落后,效率低下;民航航空管制、通信导航技术及装备落后,已不适应民航的进一步发展。这些差距同时也说明我国交通运输业的成长和发展空间巨大。
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通常要超过GDP的增长,才不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瓶颈作用;另外,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而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很大比重,其增长速度要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增长。
以下两图显示出2004年-2021年,我国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我国GDP和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同期比较。
交通运输固定投资规模增长率与GDP增长比较
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