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支持先进装备制造加速发展调研及政策建议
时间:2021-12-28 16:11:55 来源: 本站

内容摘要

为深入开展保险支持国家科技发展的相关课题研究,加深科技界、金融界和产业界对科技与资本融合发展的正确认识,找准保险支持科技的难点和痛点,树立一批保险支持科技的典型案例和示范项目,推动保险支持科技理论研究和体制机制建设,北京保研公益基金会已组织保险支持国家科技发展系列调研,并进行政策建议。

保险支持先进装备制造加速发展加速发展调研及政策建议是该系列调研的第三个课题。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装备制造支撑现代经济体系,先进装备或重大战略装备为主的高端装备是引领装备制造业的未来。振兴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首先要从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构建入手,系统谋划,建立起完整可持续发展的先进装备制造体系,三个链条互相影响又缺一不可。当前我国对于先进装备制造的发展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影响深远。先进装备制造业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是战略新兴产业的基础技术,它不仅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先导力量,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我国已成为世界装备制造的大国,但是,我国还不是装备制造业的强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一是企业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高档数控系统、高可靠性电主轴、海上钻井动力系统、光栅、轴承、光刻机等关键部件依赖进口卡脖子问题突出,技术创新能力急需提高;二是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研发投入大、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加大股权融资和运用长期资本方面急需突破;三是国产先进装备首试首用难度大,先进装备研制单位、用户单位和金融机构协同创新力度不够,急需破局。

本课题将深入开展保险支持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相关研究,为加深科技界、金融界和产业界对科技和资本融合的正确认识,找准加速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中对金融支持的需求和痛点,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科技网链建设,建立保险支持科技的典型案例和示范项目做出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研究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是重中之重”。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先进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工业崛起标志性产业,也是各国抢占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市场的重点突破领域。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先进装备制造业成为支撑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基石。

1.1 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含义及应用领域

1.1.1 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概念界定

高端制造业是指不断吸收计算机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等现代新技术,并广泛应用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服务、管理等全过程的现代制造业。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即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生态化生产,取得很好经济收益和市场效果。相对于传统制造而言,高端制造业产品质量优、生产效率高、生产过程清洁、经济效益和市场效益好,处在价值链的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是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高端制造业是在自主创新和高技术引领下,实现从“一低两高(低附加值、高消耗、高污染)”型的传统制造业向“一高两低(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型的现代制造业发展转型为目标诉求,集中体现知识要素高度密集、装备与工艺水平先进、网络协同能力强、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高的制造业发展模式。高端制造业既包括高科技主导的战略新兴产业,更包括以高科技应用为主要环节的传统产业改造,以获得高端制造业价值链的协调及同步的高质量发展。

1.1.2 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基本特点

高端制造业具有产业先进性、技术先进性、管理先进性的特点。产业先进性即在世界生产体系中处于高端,具备较高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通常指高技术产业或新兴产业;技术先进性,即广泛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与其它先进制造技术相融合,驾驭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实现制造过程的系统化、集成化和信息化。从这个观点看,高端制造业基地不是非高新技术产业莫属,传统产业只要通过运用高新技术或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在制造技术和研发方面保持先进水平,同样可以成为高端制造业基地;管理先进性,即采用先进制造模式,制造模式是制造业为提高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生产规模和速度,以完成特定生产任务而采取的一种有效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组织形式。目标是实现数字化设计、自动化制造、信息化管理、网络化经营。

1.1.3 先进装备制造业的主要领域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是战略新兴性产业分类的一个子类,有明确的分类标准。国发〔201032 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颁布后,为准确反映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情况,满足统计上测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和速度的需要,将战略新兴产业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 9 大领域。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又分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航空装备产业、卫星及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等五类产业。

当前,我国高端制造业大致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传统制造业吸纳、融入先进制造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后,提升为高端制造业,例如,数控机床、海洋工程装备、航天装备、航空装备等;另一部分是新兴技术成果产业化后形成的新产业,并带有基础性和引领性的产业,例如,增量制造,生物制造,微纳制造等。

国务院印发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抓住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着力提升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制造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加快机床、汽车、船舶、发电设备等装备产品的升级换代,积极培育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民用航空航天等先进装备制造业,促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为“十二五”装备制造业发展指明了九大重点方向,包括关键基础零部件和基础制造装备、重大智能制造装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民用飞机、民用航天、节能环保装备、能源装备。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也明确提出了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1.2 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建设制造强国。高端制造业包括在制造业之中。制造业作为工业的主要产业部门,包括对采掘的自然物质资源和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产业部门,是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生产资料、为全社会提供日用消费品的各类产业。根据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和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在工业领域,除了采掘业、建筑业和电、水、煤气供应行业外,其他所有行业都属于制造业范畴。而高端制造业,则应是指制造业体系中具有先进性,并对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制造业产业部门和行业,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先进技术的发明、先进科研成果应用而形成、出现的制造业产业部门和行业。

1.2.1 先进制造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战场

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引领作用,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装备制造支撑现代经济体系,先进装备或重大战略装备为主的先进装备是引领装备制造业的未来。人类正进入新工业革命时代,发展高端制造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振兴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首先要从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构建入手,系统谋划,建立起完整可持续发展的先进装备制造体系,三个链条互相影响又缺一不可。当前我国对于先进装备制造的发展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影响深远。先进装备制造业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是战略新兴产业的基础技术,它不仅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先导力量,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制造业尤其先进制造业是实现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战场。产业链垂直分工环节趋于缩短、水平分工加速区域化布局,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经贸摩擦促使各大经济体普遍认识到,产业链任何环节的断裂都可能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追求产业及产业链安全可控已成为一项战略选择。集群作为产业集聚发展和分工深化的组织网络,在可控的空间区域内集聚了较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与之配套的创新链、人才链,既保证了专业化分工带来的全球经济利益,也确保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维持上述平衡的最优解之一。

内需驱动为主的供给体系需要及时适应需求变化,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供需衔接的关键一环。畅通制造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落脚点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生产满足内需的产品和构建符合内需体系的供给体系。集群凭借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在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发中,可有效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快速实现中试、产业化,并依靠集群完整、集中、高效的产业链条,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和各类场景应用需要,推动大规模产业化、商业化进程,切实提升供给对消费的适应变化能力和匹配能力。

制造业区域集聚、联动、协同发展是当前主题,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区域产业循环嵌入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畅通制造业国内大循环,具体到区域发展上,就是要促进各类要素在国内各区域间自由流动,推动生产力合理分工和优化布局,实现产业在不同空间的良性循环。我国需要加快优化生产力布局,在推动产业集中化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从市场层面促进集群与城市(群)互动共生,实现区域间合理的分工协作,最终形成以区域小循环带动国内大循环、国内大循环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良性互动。

1.2.2 发展制造业是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发展中,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具有客观的现实要求。一方面,是全球经济出现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全球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在三个基本方面展开:一是在世界性信息技术革命的带动下,以信息化、网络化为重点,发展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对国民经济整体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信息化引领的先进制造业不断形成发展;二是在新科技创新推动下,一批以智能化、高新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崛起,不仅极大地扩充、丰富了产业结构的构成与内容,而且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动力;三是根据世界市场需求结构变动和发展前景以及本国比较优势,对传统制造业实施重大改造、重组,对某些过时、落后产业进行针对性的淘汰,一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为先进制造业。

另一方面,是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国的客观要求。我国已经建立起了门类比较齐全、产业比较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但从新时代发展要求讲,制造业结构失衡、技术相对落后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制造业供给结构不合理,低端低效供给过剩,一些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高端高效供给不足,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还不能满足需求,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变化,整个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工信部权威人士指出,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我国处于第三梯队。这种情况,客观上要求我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引领带动整个制造业发展,建设制造强国。

1.2.3可持续发展目标加大发展先进制造业必要性和重要性

当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世界各国纷纷推动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方案,而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广泛应用先进制造技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制造业绿色创新被广泛关注,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包括中国在内的 24 个国家和欧盟发起创新使命Mission Innovation)的全球倡议,通过多边合作机制,加速技术领域的研发和示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能源安全和促进绿色经济创新发展。利用新兴技术和先进加工设计、制造和鉴定材料的综合方法(如增材制造、自动化和机器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有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其中,增材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在加速全球清洁能源创新、减少制造业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巨大潜力

1.2.4 先进制造业培育和发展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

当前,先进制造业正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美国将通过规划系列《先进制造伙伴计划》,保障美国在未来的全球竞争力,明确加强先进制造布局的理由;德国2013年发布工业4.0的报告和标准化路线图,并纳入《高技术战略2020》中,使之正式成为一项国家战略和法律;英国发布了英国制造业及全球发展的报告《制造的未来:英国的机遇和挑战新时代》;日本政府公布了《机器人新战略》,旨在确保日本机器人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法国政府公布了旨在开展法国新的工业革命的工业化新法国计划;韩国政府推出的《未来增长动力落实计划》中列举的13个有望带动经济发展的未来增长产业中,制造业占有9个。

其中,美国制造业除内部的不断创新外,还得益于政府的有力支持。从战略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制造业创新的措施和法令;制定实施重大专项计划,推动产学研对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积极研究和应用面向21世纪的现代制造模式;政府扶持建立工程技术中心,推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大力扶持中小制造业对先进制造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实施制造业劳动优先计划(MWEP),保证先进制造业对高水平劳动力的需求;签署并实施《美国制造业振兴框架报告》,并实施先进制造业全球化、知识化与信息化。

欧盟一直把技术创新作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挂件。制定完善的创新政策,加强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和保证技术创新活动顺利开展;构建技术创新区网络;以信息社会技术(IST)研究与创新为龙头,带动其他领域技术创新;不断扩大与完善技术创新中介机构;加强国家之间的分工与协同合作等。德国工业4.0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信息物理系统(CPS)相结合的手段,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日本积极引进欧美式管理方式、大局实施模块化改革、主动调整多元化战略、积极推进高附加值化路线、不断深化全球化战略、大胆尝试制造业服务化改革,分阶段实施提升效率、提高品质、开展制造业新价值和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与产业链。

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2.1.1 科技创新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动力

当前,具有通用性、基础性和使能性的科学和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创新应用不断加快和普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科技与产业的互动越来越密切,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量子信息科技、生物技术、先进材料科学等前沿科技不断发展,形成放大效应,助力新产业部门和新商业业态培育壮大,并带动诸多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前沿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为先进制造业的培育和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信息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驱动力,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加速产业转型升级进程,支撑几乎所有产业部门的发展。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之一,在研发、生产、销售、服务过程中流通,参与价值的创造和分配。

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抓手,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明确国家目标和紧迫战略需求的重大领域,在有望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国家大型科技基础设施为主线,依托最有优势的创新单元,整合全国创新资源,建立目标导向、绩效管理、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新型运行机制,建设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国家实验室。

事实证明,实验室建设为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持。以季华实验室为例,广东省政府于20171222日正式启动首批四家广东省实验室建设工作,佛山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即“季华实验室”,便是其中之一。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国家科技部原副部长曹健林表示,季华实验室是一个面向全国先进制造科技的实验室,定位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和广东省重大需求,集聚、整合国内外优势创新资源,打造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领域国际一流、国际高端的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围绕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生物医学工程等6个主要学科方向,部署了半导体技术与装备、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高端医疗装备、新型显示装备、先进遥感装备、增材制造、微纳制造和新材料新器件等8个研究方向。

纵观全球,国家级实验室建设是一个高投入、高回报的投资。自2018年启动建设到2022年,佛山计划用5年时间,每年市、区财政投入10亿元、总计投入55亿元用于实验室建设发展;2022年至2031年为实验室成熟阶段,将调动包括社会资金在内的不少于100亿元支持实验室成果产业化。自20185月首批专职运营团队进入佛山以来,季华实验室瞄准国家和省内发展需求,主动承接重大科技项目,八大研究方向已有7个产出了突破性成果,如新型航空滑燃油热交换器、金属3D打印助力航空关键零部件轻量化制造、航空构件创新设计与应用等。

2.1.2 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整体规模稳步提升

我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逐年提升,拉动制造业稳步增长。202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1年位居全球首位,全球占比逐年提升,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重点领域,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整体竞争力。从我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来看,2016-202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约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3左右,呈波动式上升趋势。其中,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仍呈现出较好的发展韧性,整体恢复较快。从我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来看,2016-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稳中有降态势,我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在2017年达到峰值后逐年递减,但始终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成果显著,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2021年《财富》世界五百强排行榜上榜的中国企业数量达143家,较上年增加10家,中国上榜企业数量蝉联世界榜首。其中,装备制造业企业上榜19家,占比13.3%2020年营业额总计10200.0亿美元,占比17.4%,这与我国近年来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发展有直接关联。其中,在航空装备方面,2018-2020年,民航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超过10%,其中2020年我国民航工业产业规模达到3812亿元,增长率达到10.1%。在轨道交通装备方面,随着城轨运营里程增加,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规模逐年以5%以上的速度增长,2020年产业规模达到6847.7亿元,增长率7.2%。在工业机器人方面,我国已连续七年成全球最大市场,2020年产业规模达到1386.0亿元,增长率13.3%。在电力装备方面,2018-2020年,我国不断加大电力领域投资建设,电力装备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接近8.5%。截至2020年底,我国电力装备产业规模达到7.2万亿元,同比增长11.6%

我国重大成套技术装备表现突出,国企深化改革释放企业活力。从企业类别来看,按装备功能和重要性来区分,可以分为基础机械装备、机械与电子基础件、重大成套技术装备。2021年《财富》世界五百强上榜装备制造业企业中,基础机械装备相关企业上榜1家,机械与电子基础件相关上榜企业上榜2家,重大成套技术装备上榜企业16家。从企业性质来看,央企深化改革成效明显,发展质量提升显著,竞争能力不断提升。上榜19家装备制造业企业中,受国务院国资委监管企业及子企业14家,受地方国资委监管企业4家,民营企业仅有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家。

2.1.3 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显著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端装备制造重大成果竞相涌现,在诸多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全球的飞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推动众多产业向着中高端持续攀升。

2021113日,由我国自主研发设计、自主制造的世界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在成都启用,时速高达600公里,标志着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研究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424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个国产大飞机生产试飞中心全面竣工,标志着我国已形成从科研设计、生产试飞到交付运营一整套相对完善的大飞机产业链条528日,被称为人造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以1.2亿摄氏度的温度持续燃烧101912日,全球首座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1号反应堆进入持续核反应状态。标志着我国在先进核能技术领域完成了从跟跑到领跑世界的跨越129日,在一次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指出,我国永磁驱动技术领域产业规模过百亿元,而且构建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走到了国际前沿。永磁动力以及传动技术是一项通过永磁材料产生磁力作用,实现无接触传递的高新技术,被誉为动力传动技术的第三次革命,广泛应用在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风力发电等各个领域,是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的核心部件。

2.2 十四五期间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装备制造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在制造强国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等重点装备制造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就。十四五”时期,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经贸关系错综复杂,世界经济低迷,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等形势,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十四五期间,我国装备制造业将以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及产业基础再造等方向,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2.2.1 行业增速将由逐渐放缓呈现出区间企稳的发展态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关键五年,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工业领域的核心产业将持续稳步增长,预计2025年总体规模将突破48万亿元。具体来看,一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将促进装备制造业规模步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国,是全球最大的装备制造市场之一,将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国内市场。另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将不断加强本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水平,也将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创造庞大的国际市场空间,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等领域将获得更多走出去的机会。二是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推进将维持装备制造业产业增速定合理。十四五期间,我国装备制造业关键领域与高附加值环节的供给能力将会进一步强化。不断优化产业链韧性,促进产业链协同,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性,维持我国装备制造业增速保持在稳定合理区间。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装备制造业增速将处于5%-6%区间,实现稳步增长,到2025年产业规模将突破48万亿元(不含汽车制造)。

2.2.2 产品从自动化单一化向智能化复合化迭代升级

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品智能化发展成效初显,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需求逐步加大。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地不断推进,装备制造业产品将朝着智能化复合化方向发展,这有助于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经预测,到十四五期末,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将超过67%,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6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9%。具体来看,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运用将推动装备制造业产品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装备制造业发展日益深入,新技术运用到数控机床、机器人等装备产品上,将推动实现加工过程自适应控制、加工参数智能优化和选择、故障自诊断与修复等功能,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二是智能工厂建设将推动装备制造业产品智能化复合化水平不断提升,随着智能工厂建设步伐加快,通信技术、传输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控制技术将不断运用到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和工业互联网搭建等方面。多个机器人或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搭配组装,具有多种功能特性的复合型产线有望成为发展新风口,实现设计、制造、配料、仓储、售后等相关环节信息互联互通,不断提升生产质量和效率。

2.2.3 产业链由以产品制造向以高端环节服务化转型

受核心零部件、材料、工艺及设计等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部分领域的企业多通过利用提供附加服务的差异化竞争方式来弥补产品性能的不足。展望十四五,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体服务规模市场占比将达到20%,装备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将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要素。具体看来,一是装备行业头部企业的服务化趋势明显。以工程机械为例,到十四五末,工程机械服务市场或将超过2500亿元,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行业头部企业已围绕市场需求推动服务型制造升级,提高产品服务能力,加快市场占位。三一重工根云平台故障维修功能可做到2小时内到场、24小时内完成;中联重科智能云仓管理平台可实现远程在线工况检测、运行信息自动采集与存储、故障预警、作业状况分析功能。二是巨大的服务市场正在加快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例,轨道交通服务主要包括铁道维修、系统维护、零部件更换及运维检测服务等。随着国内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以及运营线路的持续增加,城轨线路系统、供电系统、站场系统维保需求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我国轨道交通装备服役期普遍在10年左右,十四五期间轨道交通车辆将集中进入大修密集期,将有力支撑轨交服务市场的需求增长。十四五末,我国轨道交通服务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00亿元。

2.2.4 产业结构由传统制造转变为绿色制造模式

十四五期间,我国装备制造业将持续推进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进一步提高装备制造业产品的可回收性与可拆解性,装备制造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更加成熟。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将累计下降14%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25%以上,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幅度持平。具体来看,一是绿色化理念成为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重要内容。一方面,产业结构绿色化发展将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整治提升散乱污企业,维护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绿色化发展聚焦装备制造业高端要素,重点推进以数字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新兴产业,加速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二是智能制造将加速装备制造业形成绿色化生产方式。装备制造业属于劳动、资源、资本密集型产业,绿色化生产方式加速优化装备制造企业人员结构和流程等。十四五期间,智能制造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将进一步推进企业生产方式绿色化,企业将利用平台、软件满足生产过程绿色、安全等各项要求,持续强化资源利用以及优化能源使用,实现资源化、减量化、生态化的绿色理念。三是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为装备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提供经验支撑。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已组织开展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形成了一批绿色制造试点示范。试点示范的发展经验将为未来绿色化改造在装备制造业进行移植、推广提供有效支撑。

2.2.5 产业基础能力构建从逐点突破”转系统再造

提升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基础能力是增强我国工业核心竞争力,也是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途径。2014年以来,我国全面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在部分工业基础核心关键环节进行逐点突破,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因缺乏体系构建,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的局面尚未实现根本性扭转。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发展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十四五时期将是我国系统再造提升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基础能力的关键时期,预计到十四五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累计数量将达到650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累计数量将达到300个。具体来看,一是关键基础材料成型技术进入突破期。2017-2019年我国分三年重点实施16一条龙应用计划,在轻量化材料精密成型技术、超大型构件先进成形与焊接及加工制造工艺、高性能难容难加工合金大型复杂构件增材制造等装备关键基础材料领域实现了应用突破,打通从技术攻关到产品应用的供应链条,十四五期间,随着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的实施,一条龙应用计划将得以延续,关键基础材料将持续突破技术瓶颈。二是核心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迎来市场增长期。以液压行业为例,2019年我国液压件市场规模达到690亿元,受新基建等政策推动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需求的拉动,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的逐步形成,市场对挖掘机专用高压油缸、高压柱塞泵等核心基础零部件的需求更加迫切,将有效推动国产液压件向高压化、智能化、精准化、集成化发展。到十四五末,我国液压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大关,形成一批掌握自主核心关键技术的龙头企业。三是先进基础工艺智能融合步入渗透期。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组装调试、系统集成等装备制造工艺将加快融合。另外,工业软件、高性能材料、精密机加设备等前端要素环节自主化进程深化、边缘智能逐步渗透,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品设计、材料开发、加工制造、系统集成等环节的协同效应将全面释放

 

2.3 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政策趋势

2015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纲领由百余名院士专家着手制定,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2016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是为了引领中国制造升级而制定的法规;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部署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协同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加快制造强国建设;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201620173月,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银监会证监会、原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进一步建立健全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和改进对制造强国建设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今年311日闭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纲要》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引领作用,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3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提高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对先进制造业企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减税降费,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对先进制造业企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此举将有助于降低制造业企业税负,增加制造业企业利润,并引导制造业企业将利润再度投入至研发,真正实现以改革促创新。

政府工作报告同时提出,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制造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新增制造业贷款2.2万亿元,超过前5年总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为35.2%,增速连续14个月上升。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赵欢透露,2021年计划安排战略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贷款投放4000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将是信贷资源倾斜的重点领域。

政府工作报告在“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部分提到,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双循环”体系建设的关键之一,就是激发中小企业的活力,而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要形成新发展格局,大力度建设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为中小企业赋能势在必行。

2021年多个部门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制造业发展。继《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之后,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起将启动实施新一轮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重点是推动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药、农业机械装备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在加快推动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政策文件出台,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相关部委还将制定促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行动方案,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带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仍是政策关注重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此前已发布,今年诸多配套政策也将出台。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要加快构建智能汽车基础设施、产业生态等支撑体系。从相关部门对今年工作的部署也可以看出,今年将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占比,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

三、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挑战

3.1 先进装备制造业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我国已成为世界装备制造的大国,但是,我国还不是装备制造业的强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一是企业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高档数控系统、高可靠性电主轴、海上钻井动力系统、光栅、轴承、光刻机等关键部件依赖进口,“卡脖子”问题突出,技术创新能力急需提高;二是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研发投入大、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加大股权融资和运用长期资本方面急需突破;三是国产先进装备首试首用难度大,先进装备研制单位、用户单位和金融机构协同创新力度不够,急需破局。

3.2 先进装备制造业利润水平提升难度大

2021年《财富》世界五百强榜单企业利润情况来看,我国143家上榜企业平均利润35.4亿美元,19家装备制造业相关企业平均利润仅13.4亿美元。一方面,是由于产品附加价值不足,中低端产品占据较大比例,高端产品相对缺乏,结构性过剩态势明显,行业内普遍存在产品同质化现象。另一方面,是由于产业集中度不足,主要表现在国内装备制造业投资较为分散、产业布局存在重复现象,国内多数装备制造业企业缺乏系统性发展,行业内研发、生产等关键环节协作存在较高壁垒。

基础机械装备领域发展不足,装备制造业发展潜力无法完全释放。在2021年《财富》世界五百强企业榜单中,在基础机械装备领域,即制造装备的装备,我国企业仍然缺少竞争力,2021年仅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上榜,排名第430位,2020年营业额359.3亿美元、利润0.97亿美元,相对靠后。尽管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基础机械装备发展,但仍有诸多领域发展不尽如人意。例如,在高档数控机床方面,目前我国机床产业产值超过千亿,但产品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五轴以上联动机床等高档数控机床产品自主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在工业机器人方面,2019年我国制造业每万名工人机器人保有量仅为187台,不足新加坡和韩国的四分之一,与美日德等装备制造业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关键零部件发展尚未满足市场需求,装备制造业基础能力有待加强。从2021年《财富》世界五百强企业榜单来看,我国在机械与电子基础件领域仅有两家企业上榜。总体来说,我国装备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环节,在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技术、基础软件等环节仍较为薄弱。部分高端装备产品关键零部件发展速度无法匹配主机产品和成套设备生产需求,部分高端装备产品面临‘空壳化’难题。例如,在工业机器人方面,尽管减速器、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在近年来发展有所进展,但在业内仍未形成“规模效应”。

3.3 美对华遏制为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带来诸多障碍

2017年以来,美国对中国企业发起多轮调查、管制和制裁,在技术转移、出口、投资等领域实施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的科技限制类措施。首先,美国政府不断更新加征关税商品清单,主要针对中国航天航空、信息和通信、机械等先进制造技术产品。高额的关税使中国企业产品出口成本增加,在美国失去了原有的成本优势。其次,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频繁发起“337调查”,设置中国产品出口美国的知识产权壁垒,增加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海外发展的风险和难度。此外,以美为首的部分发达国家围绕技术、标准、供应链和贸易等事项,试图建立排除中国参与的地区机制。英国提议组建“民主十国”的供应链和技术标准联盟,美国一份名为《民主技术伙伴关系法案》(Democracy Technology Partnership Act)的提案也提议“由世界上技术领先的民主国家组成新的技术政策多边外交框架”。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和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发展面临长期而严峻的风险与挑战。

3.4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合作机制面临严重冲击

近年来,逆全球化加剧和民族保护主义抬头,这些思潮在疫情暴发下更加高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合作机制受到严重冲击。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先进工业化国家纷纷实施制造业回流与振兴计划,重心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和新兴产业领域,我国产业在全球中高端领域受到压制。

此外,东南亚、南亚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利用后发优势,加上各项优惠政策叠加作用,大力吸引跨国公司产业转移,对我国先进制造业相关领域发展产生一定的挤占效应。疫情暴发后,工厂停工停产、物理隔离使全球供应链产生阻断。各国对供应链安全和弹性的要求提高,部分国外政府帮助本国制造商将生产基地搬离中国的趋势加剧。例如,20204月,日本政府宣布拨出2435亿日元(约144亿元人民币)帮助日本制造商的生产基地从中国搬到日本或者东南亚;根据日本经产省数据,7月份和8月份就有1700多家公司申请了转移补贴。

四、保险资金先进装备制造投资机会分析

4.1 金融支持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先进制造业发展中,金融支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显然,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决不能忽视金融支持的重要作用。建立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稳定的金融支持机制,完善和落实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深化金融与先进制造业合作,创新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信贷支持,鼓励建立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拓宽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多元化直接融资渠道,健全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投融资担保体系,增强金融服务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能力,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化技术改善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融资服务,引导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先进制造业发展

4.2 保险资金投资先进装备制造业大有可为

保险资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重要的长期资金来源,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银保监会将持续地深化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化改革,支持保险资金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下,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长期资金支持。

近年来,银保监会在推动保险资金运用方面主要体现在,一是拓宽产业基金资金来源。支持保险资金开展创业投资、基金投资,设立成长基金、新兴战略产业基金等私募基金,通过基金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二是加大股权直接投资力度。取消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范围限制,加大对制造业长期股权性和资本性资金支持,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形成错位发展和优势互补。三是强化对上市企业的融资支持。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比例由“一刀切”改为八档分级分类管理,最高可达总资产的45%。四是丰富市场中长期投资工具。引导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挥长期资金管理的优势,积极创设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等保险资管产品,以多元化的产品为制造业和企业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五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到今年5月末,保险资金通过投资企业债券、股票、基金、股权、资管产品等方式,直接投资制造业、能源、科技及相关基础设施领域4.35万亿元,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19.07%。保险资管行业还积极创设保险资管产品,参与投资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对接高科技产业园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一批典型项目。

银保监会将进一步完善监管政策,修改保险资金投资金融产品的政策,将更多风险收益特征符合保险资金需求的金融产品纳入投资范围。适度放宽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的要求,丰富产业基金和科创类基金长期的资金来源,支持保险业为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4.3 保险资金投资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点领域

先进制造业并不是单一的一个行业,概念很宽泛,只要比传统制造业更先进、更低耗清洁高效的行业,都可列入先进制造业范畴结合当前热点以及保险资金属性,保险资金投资先进制造业可重点关注以下领域。

4.3.1 以光伏、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

能源革命下,以光伏、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具有重要投资机遇。全球能源结构从化石能源逐步转向可再生能源,新能源车、光伏等绿色能源产业具有长期的确定性。以新能源车来说,2021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只有6%,未来增长空间较大。同时,中国在新能源车产业链上优势也很大,锂电材料、动力电池等细分产业链的平均全球市占率超过50%,牢牢掌握了产业链的核心环节。

锂电设备方面,锂电池产能仍存较大缺口,预计未来3-5年仍将快速扩产。影响锂电池产能需求的因素包括动力/非动力电池需求(其中动力电池需求受到新能源汽车销量、单车带电量和产业链库存水平的影响)、产能更新迭代的速度、产能利用率等。2025年我国锂电池产能需求超3100GWh。给定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1.2%,单车带电量57.9kwh,库存水平80%,产能利用率70%。在该假设下,结合全球主要动力电池厂商扩产规划,目前仍存在约118GWh的产能缺口。未来3-5年整个行业高速扩产的趋势不会改变。

光伏方面,所谓未来能源看光伏,世界光伏看中国。国内光伏已经实现了平价,光伏企业拥有全球70%的市场份额,占据了绝对优势。中国光伏产业链大部分都是世界领先的,包括硅料、硅片/电池板、组件、逆变器等。2021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为53GW。此前市场预测我国光伏今年新增装机为55-65GW,发展不及预期的主要原因包括指标下发滞后、原材料价格上涨等。2022年随着上游价格逐步回落,国内装机需求有望得到刺激。CPIA最新预测乐观场景下,明年国内新增装机达到75GW。明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或达200-220GW。光伏产业链价格调整将会使产业链利润重新分配,同时刺激下游需求,有望引导整个产业链向好发展。

4.3.2 以半导体、高端医疗器械为代表的高端国产替代

全球缺芯潮为国产替代制造了新一波窗口期,中国半导体有可能会迎来未来黄金十年时代。同时,随着中国在半导体设计、代工、封装、材料、设备等多个环节实现突破,以及中国晶圆厂不断扩产,有望看到中国半导体事业在全球的份额稳步提升。根据AMAT业绩会议,预计2030年半导体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即使按照目前14%的资本密集度,设备需求将达到1400亿美元,而2020年为612亿美元。2020年,中国大陆首次成为全球半导体设备最大市场。2021Q1,中国大陆出货额为59.6亿美元,环比增长19%,同比增长70%,仅次于韩国。在瓦森纳体系下,中国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的安全性亟待提升,而国产化率水平目前仍低。

国内高端医疗器械主要竞争对手多是欧美等企业进口产品。而近年来国产企业崛起,部分细分领域产品已经能满足临床需求,加上国家支持、人才等的完善,加速了国产替代进程。高端医疗设备进入进口替代萌芽期,体外诊断和高值耗材步入进口替代高速成长阶段,未来可以继续看好医疗器械的发展。

4.3.3 以工业自动化为代表的制造业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

智能制造主要是为了解决三个问题——干人干不了的事(如矿山开采爆破等高危行业)、干人干不好的事(如一致性精度要求高的汽车工业)、干人不想干的事(如劳动密集型的一般制造业)。

实现智能制造是为了降低人工成本,提升产品品质,实现产业升级。这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核心,德国、美国分别在2013年、2015年推出的工业4.0、工业互联网计划,本质就是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中国自然不能落后。

刀具是工业牙齿,其性能直接影响工件质量和生产效率。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我国刀具市场规模在400亿元左右,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57亿元。该市场竞争格局分散,CR5不足10%;且有超1/3市场被国外品牌占据。刀具属于工业耗材,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存量的市场需求比较稳定,伴随行业集中度提高和进口环节替代,头部企业有望迎来高速成长机遇。

4.3.4 传统制造行业转型升级

传统制造业也不是没有机会,实际上由于整个制造行业技术标准的提升、行业规范化的提升、头部公司的竞争优势也不断加强,建材、化工等行业的整合升级也会有持续不断的投资机会出现。

此外,中国的传统制造业规模庞大,而很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都属于传统制造业企业。十四五期间,国家提出了培育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000单项冠军企业的目标,也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搭建了广阔发展舞台。

在保险监管改革创新和对国家战略和企业长期融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的前提下,保险资金应更好地发挥期限长、规模大、来源稳定的优势,根据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创新产品形式,进一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尤其在先进制造业领域,以股权投资、私募基金等形式,为实体企业和科技研发提供更多长期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