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日韩寿险业发展趋势分析
时间:2019-09-30 11:00:10 来源: 本站


前言

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今天,作为东亚地区乃至印太地区经济增长新引擎,中日韩三国经济均出现了一些波折,增速下滑,前景不容乐观。由于中日韩三国都是对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出口大国,面对风雨飘摇的国际经济局势,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

具体分析,中日韩三国经济均有自身的问题。随着中国房地产泡沫加剧,大规模基建进入尾声,中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加上中美贸易战,整体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韩国是典型的财阀经济,少数几个大财阀控制全国经济命脉,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韩国这种将国家安危系于几个财阀的经济模式潜藏巨大风险。作为世界上最封闭的经济体之一,日本的经济已经陷入滞胀20年,日本急需加速人口和资本的流动,以激活僵化的日本经济。

同样,中日韩还面临一个共同问题,人口老龄化,尤其是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位居世界首位,未来10年韩国和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问题更加突出。

面对经济形势多变,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局面,中日韩寿险业发展趋势如何值得关注与研究。


一、中日韩三国经济发展现状

目前全球三大经济中心分别是东亚、北美和欧盟,甚至很多专家表示,世界经济中心正向东亚转移,可见东亚(中日韩为核心)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根据IMF统计数据,2018年美国GDP总额20.5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中国GDP总量达到13.4万亿美元,仍居世界第二;日本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三,达到5.07万亿美元;韩国GDP总量1.66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十一位。通过这一组数据不难看出,中日韩作为东亚核心国,在世界经济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

中日韩三国地理位置紧密相关,均处于东亚经济圈,是亚洲和东北亚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三个核心国家,在人口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很大相似性。

1.1 中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深化改革阶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结构改善、所有制结构调整等方面,均做出了许多新的改变和创新。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从农业为主向三次产业协同发展转变,1952年,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0.5%,农业吸纳了83.5%的就业人口。2018年,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已成为就业最多、增加值最大的产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7.2%40.7%52.2%,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分别比1952年上升23.5个百分点和37.2个百分点,服务业撑起中国经济增长的“半壁江山”。

投资、出口、消费被视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建国70年数据来看,三驾马车在不同时期的主力是不断变化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投资资金匮乏,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一般消费拉动。改革开放以来,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均快速增长,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投资和出口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积极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需求结构进一步改善,消费连年占据经济增长第一动力位置。随着需求结构持续优化,未来消费仍将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70年来,中国所有制结构合理调整,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持续巩固。在国有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民营经济比重明显提高。这也是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有效路径。

中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13.6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近16%。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发展目标是经济增长6%-6.5%,主要经济指标符合预期、处于合理区间。

近几年,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但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一是保持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二是确保就业大局稳定。三是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上升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也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美方对华加征关税的商品规模不断扩大、税率不断提高,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至科技战、金融战、地缘政治战、舆论战等全方位博弈,这对中国经济发展都是挑战。

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第一,以金融大调整为抓手来推动实体经济的升级。基建投资还有空间,而基建融资机制必须修改以促进基建投资的健康发展。第二,对杠杆率要有理性、科学的认识,不能简单地把化解与防范重大金融风险等价于去杠杆,应该更加关注不良资产的重组,更加关注新增贷款和信托的质量。第三,在金融方面应该加入不良资产的处置,尤其要加速“僵尸企业”的退出。不良资产的处置和产业升级应该配套进行。另外,应对中美贸易摩擦要更加精准的管理好我们的跨境资本流动,在房地产方面要改变过去粗放发展和管理模式,转向精耕细作。   

1.2 创新及内需动力不足阻碍日本经济发展

2018年日本全年GDP5.07万亿美元,经济增长率为0.7%,实现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7年持续增长,但增长势头比上一年有所减缓。如何克服少子老龄化、总人口下降、劳动生产率不高等问题,是当前日本政府要解决的几大难题。

纵观2018年全年,日本经济一季度、三季度呈现负增长,二季度、四季度出现回升势头。三季度受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民间投资、公共投资、出口均呈现负增长,拉低了全年经济增长率,显示了日本经济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性。

除此之外,日本劳动力人口下降、消费市场饱和也是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重要原因。据日本总务省发表的2018年劳动力状况调查,现有就业人口5596万人,比2012年增加435万人,但新增就业中四分之三属于派遣工、钟点工等临时就业人员,且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或妇女,劳动力结构中非正规雇用人员占到37.9%,这些人工资低、无奖金,甚至还要自己承担上下班交通费。低收入阶层的增加总体上制约了消费的扩大。

劳动生产率下降,也是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据统计,2017年日本单位时间的劳动生产率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35个成员中排名第20位,在西方七国中排名最后。按行业比较,日本只有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效率超过美国,但运输、批发、零售、饮食、住宿等行业效率均较低,特别是服务业生产率仅相当于美国的49.9%。因此,如何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全行业生产效率,成为拉动日本经济的重要课题。

现在日本的企业利润率非常低,很多大企业已经出现了连续亏损,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始终没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是更多的希望依靠出口带动经济增长。但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日本已失去了中低端产品的竞争力,仅仅依靠高精尖技术产品苦苦支撑整个日本的经济。另外,日本创业的人越来越少,没有资金需求,日本不断宽松,却形成了流动性黑洞,钱总是消失的无影无踪。居民消费也不足,随着经济大泡沫破裂,过去几十年几乎榨干了日本人的财富,居民不再敢多消费,随着他们老龄化逐渐加剧,日本居民消费欲望越来越低。

当下日本需要通过一系列措施鼓励年轻人创业和创新带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同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否则日本会慢慢进入低欲望社会,经济发展失去动力和活力。

1.3 出口大幅下滑导致韩国经济低迷

韩国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强干预是经济发展模式中鲜明的特色。包括通过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与产业政策、制定外向经经济发展战略、扶持大企业集团等手段创造了韩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奇迹。在政府政策主导下,1971~1979年间,韩国经济保持了年均11%以上的高速增长,创造了同期世界各经济中最高的经济增长率。

韩国的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模式不仅突破了国内市场容量的限制,也消除了国内供给市场的局限,实现了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加速了经济增长。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韩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7%,实现了名副其实的经济起飞。到1995年,韩国出口贸易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2008年,韩国的出口总额达到422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九大出口国家。

到了2017年,韩国经济再次创造了奇迹,出口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5.8%。一个只有5000万人口,10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家,却实实在在成为亚洲为数不多踏入发达国家的“小国”。人均GDP达到29891美元,远远高于第12名俄罗斯。

然而韩国的“政府主导、出口导向、外资依赖”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结果优劣势也很明显。政府主导下的经济出现了一种“韩国病”,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和发展。根据韩国重要经济智库产业研究院发布《2019年经济产业展望》报告显示,今年韩国经济下行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增速恐将降至2.6%。今年上半年,韩国经济增速为1.9%,明显下滑。其主要原因与韩国的出口贸易进一步恶化有直接关系。

在韩国13类主要出口产品中,半导体、精炼石油、石油化工、机械、食品等产品出口同比增速将有较大幅度放缓。汽车、家电、显示器等产品出口将继续维持负增长状态。此外,韩国设备投资低下,出现负增长,被韩国业界普遍解读为影响韩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韩国与日本之间爆发的贸易争端令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进一步打击了市场和企业的情绪以及信心,叠加韩国国内严峻的人口问题,韩国经济前景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韩国与日本之间贸易争端始于日本决定加强对韩国的出口管制,主要涉及的产品包括氟化聚酰亚胺、光刻胶以及氟化氢等,这一举动对韩国的半导体行业以及包括三星电子以及SK海力士等企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然而日韩贸易风波有愈演愈烈之势,日本政府7月初把3种关键半导体工业原材料列入对韩出口管制对象;8月初决定撤销韩国受信任贸易伙伴的地位,把韩国从获得贸易便利的“白色清单”中除名,828日正式生效。
    
作为回应措施,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官员前不久披露,韩国近期将正式撤销日本受信任贸易伙伴地位,即把日本从获得贸易便利的“白色清单”中除名。韩国还出现抵制日本产品、取消赴日旅游的现象。 韩日之间的紧张局势已经开始对双方经济产生影响。日本限制对韩国出口的材料主要用于芯片和显示器等产品的生产。韩国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芯片生产国之一,这一管制措施对其影响巨大。

二、中日韩三国人口年龄结构分析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趋势,主要原因是出生育率低以及人均寿命延长,导致年轻人口减少,年长人口增多,老年人口比例相应的增长。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进入老龄化的标准。据统计,老龄化问题最为严重的是一些发达国家,比如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同样中国和韩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也很明显。

人口老龄化对一国经济发展有直接影响,表现为劳动力减少,劳动生产率下降,社会创新能力不足,赡养成本提高,政府开支加大等。同样,一个国家人口结构分布与保险业发展也是紧密相关。

2.1 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17.9%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数据:2018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9538万人,比2017年末增加530万人。其中,男性人口71351万人,女性人口68187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64(以女性为100)。从年龄构成看,16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972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3%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城乡结构看,2018年城镇常住人口83137万人,比2017年末增加179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6401万人,比2017年减少126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9.58%,比2017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人口红利带动了经济发展。随着我国人口结构不断变化,对经济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不利的一面,就是适龄劳动力绝对人数的下降,导致一些岗位的劳动力缺口,人力成本就会上升,整体生产成本上升,生产效益可能会降低。有利的一面,就是在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变,提升效率。

此外,随着城镇工作岗位的增多,劳动力不断从农村向城镇转移,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工厂,吸引了大批农村适龄工人,为我国基础工业的发展提供基本人力保障。一二线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同样带动了一批农村青年进城就业。

尽管我国年轻人口比例下降,但他们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整体文化素养在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相比以往都有一定优势,这对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来说是最大的利好。
   
当下,我国政府要通过相关措施优化人口结构,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比如,继续采取宽松的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优生优育,优化人口年龄结构;鼓励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到非农业部门就业,对于进城的农民要为其提供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加大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投资,全面提升青少年素质;鼓励各类培训机构、劳动力短缺的企业投资就业培训工作;此外,我国政府要扶持现代服务业、战略性 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以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政府应在劳动力比较优势变化的基础上,对支柱性产业发展进行重新定位,减少低附加值、不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

2.2 老龄化与独居家庭挑战日本人口结构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日本人口数量约1.26亿,连续12年出现自然减少。其中,男性人口数量6148万,女性人口数量6475万,男女比例为94100。日本人口密度348.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6.5/平方公里的7.5倍。人口密度大、人口数量持续减少、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是日本人口三大特征。

众所周知,日本是全世界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据日本总务省公布的人口估算数据显示,截至2019915日,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比上年增加32万,达到3588万人,创历史新高,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达28.4%,这两项数据均刷新历史记录。

2005年以来,日本连续15年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比远高于排在第二位的意大利(23%)和第三位的葡萄牙(22.4%),预计2025年将达到30.0%2040年将达到35.3%

据悉,近15年来日本的老龄人口就业者人数也持续增长,今年最新数据为862万人,就业人口占总劳动人口12.9%,是有记录以来最高值。老龄就业人口中,男性512万人,占6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33.2%;女性350万人,就业率17.4%。另一方面,日本老年就业率随着年龄增加降低,65岁至69岁就业率46.6%70岁至7430.2%75岁以上9.8%

随着医疗科技发展,人口寿命延长,健康的老人数不断增加。日本许多老龄者担心退休金不足,因此工作的人越来越多。整体来看,日本老年人已成为弥补社会劳动力不足的“重要战斗力”。

除了老龄化之外,独居家庭增多同样给未来日本人口结构带来挑战。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公布的“日本家庭数未来估算”,到2040年,日本全部家庭中的39.3%将为独居家庭,较2015年的34.5%增加约5个百分点。据分析,除晚婚化之外,未婚及离婚的增多也是主要原因。65岁以上老人为户主的家庭也从2015年的36.0%大幅增加,2040年将达44.2%,逼近半数。

估算结果显示,20155333万户的家庭总数到2023年将达到峰值5419万户,之后转为减少,2040年为5076万户。独居家庭从2015年的1842万户有所增加,2030年达到2025万户。2040年将减少至1994万户,但因人口总数减少,独居家庭占比上升至39.3%。其中老人家庭为896万户,将近一半。65岁以上独居家庭的比例为,男性20.8%,约5人中有1人;女性升至24.5%,约4人中有一人。

对比2015年与2040年的家庭构成,上世纪八十年代占40%以上的“夫妇与孩子”从26.9%降至23.3%,“夫妇两人”从20.2%微增至21.1%。户均人口将从2.33人减少至2.08人。

今后未婚者较多的年龄层将渐趋老龄。因此204065岁以上的未婚率中男性为14.9%,女性为9.9%,均大幅上升至2015年的2倍以上。老人为户主的家庭将增加324万户至2242万户,占全体的44.2%。其中一半以上的1217万户的户主将为75岁以上老人。

面对日本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日本政府也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比如,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如幼托、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等相关政策配套衔接,让二孩政策真正的落地生根,使得育龄夫妻不但“想生”、“能生”而且“敢生”;完善养老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的统筹层次;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引入多元化养老服务的提供主体,做到政府、市场和个人三结合,扶持和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建立和完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体系;做好配套医疗服务,可以通过政府有计划发展、市场自主扩展等方式为老龄化群体提供快捷、高效的医疗服务;鼓励和倡导延迟退休,企业和个人逐步树立延迟退休的理念,同时鼓励企业给老年人提供灵活的短期的、临时性就业机会。

2.3 老龄化加速及生育率持续下跌冲击韩国人口结构

根据韩国行政安全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韩国户籍人口为5182.6059万人,平均年龄首超42岁,人口增幅首次跌破0.1%0~9岁人口不足50-59岁人口的一半。统计显示,2009年韩国人口增幅为0.47%2010年升至1.49%后一路下滑,2018年跌至0.09%,创历史新低。
   
从韩国人口结构来看,2018年韩国少年儿童(0-14岁)占总人口的12.8%,为662.861万人,老龄人口(65岁以上)达735.6106万人。40岁以下人口共减少60.5073万人,50岁以上人口共增加65.2588万人,百岁以上的老人增加933人。具体来看,2018年韩国50-59岁人口为861.5884万人,占比最高。其后依次为40-49848.8587万人,30-39727.0143万人和20-29682.3973万人。80-89岁占比最低,为151.6992万人。
   
随着婴儿出生率创历史新低,老年人在韩国人口中所占比重增大,在过去10年里,韩国人平均年龄老了5岁。据韩国行政安全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8月,14岁以下韩国人所占比例从10年前的16.8%下降至12.6%,而65岁及以上的韩国人占总人口15.2%,与10年前的10.5%相比有显著上升。韩国政府8月底表示,韩国生育率已跌至历史最低点,达0.98,这意味韩国女性在育龄(15岁至49岁)平均生育的子女数量不到1人。据韩媒报道,要维持韩国现有人口数量稳定,总和生育率应达2.1

随着韩国生育率的低迷与老龄化程度增加,劳动年龄人口(15岁至64岁)在过去10年中从占总人口72.7%下降到72.2%。韩国LG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预测,不断萎缩的劳动力人口将“在2020年到2024年间使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下调0.4个百分点,在2025年到2029年间将下调0.5个百分点。”韩国统计厅预测,到2025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将突破20%,到2036年将突破30%。韩国政府最近统计的数据称,韩国老龄化速度已经超越日本,劳动年龄人口在未来数十年将骤减,预计2067年近一半韩国人口将达65岁及以上。该数据远高于2067年预计全球平均老龄人口比率(18.6%)。与此同时,2019年至2067年全球老龄人口的比率仅上升9.5个百分点,而韩国的老龄化速度是全球平均的三倍还多。

反之,韩国15岁至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占总人口比率,将从201972.7%降至2067年的45.4%,不到总人口的一半。

韩国媒体分析称,未来数十年,韩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快速减少,对于年轻一代以及韩国社会发展将产生沉重的经济负担。

据分析,韩国社会老龄化加剧是受晚婚、回避婚姻、生育意愿低等的影响。过去13年,韩国政府先后三次出台鼓励生育举措,均未收到明显效果。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改进生育政策,快速应对老龄化问题。

三、中日韩三国寿险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作为人身保险最主要的险种,人寿保险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人寿保险以被保险人的寿命为保险标的,且以被保险人的生存或死亡为给付条件的人身保险。和所有保险业务一样,被保险人将风险转嫁给保险人,接受保险人的条款并支付保险费。与其他保险不同的是,人寿保险转嫁的是被保险人的生存或者死亡的风险。

   从近几年全球寿险发展情况来看,寿险保费收入增速放缓,2012年全球寿险保费收入2.63万亿美元、20132.545万亿美元、20142.656万亿美元、20152.547万亿美元、20162.582万亿美元、20172.657万亿美元、20182.642万亿美元。

近几年全球寿险保费收入会出现上下小幅波动,主要原因是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寿险保费下降,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仍保持强劲增长。寿险业的发展除了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有关外,与这个国家的养老保障体系、人口年龄结构、人的寿命等都有密切关系。

3.1 我国寿险业增速放缓 未来可期

3.1.1 2018年寿险保费收入同比下降3.41

我国寿险业发展在经历过去几年的稳步增长后,2018年迎来了拐点,原保费收入出现小幅下滑,这与中国整体经济状况以及整个保险行业发展密切相关。毋庸置疑,2018年是过去十年中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保险行业也不例外,原保费收入增幅出现了大幅下滑,其中寿险表现的更为明显。


2013-2018
年中国寿险原保费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全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38016.62亿元,同比增长3.92%。2017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36581.01亿元,同比增长18.16%。也就是说,2018年原保险保费收入的同比增速放缓了14.24个百分点。

从险种来看,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0770.08亿元,同比增长9.51%;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7246.54亿元,其中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0722.86亿元,同比下降3.41%;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5448.13亿元,同比增长24.12%;意外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075.55亿元,同比增长19.33%。从保费收入结构来看,人身险、财产险的保费占比趋于稳定。

3.1.2 寿险业下滑属于短暂调整

从数据来看,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2018年人身险保费的增速大幅度下滑,主要源于寿险业务的负增长。原因在于,2017年以来,寿险产品经历多轮清理整顿,134号文、19号文对行业的影响仍在消化之中。可以说,寿险业务出现短暂的负增长主要是受政策影响,而不是寿险市场本身的原因。

134号文(2017511日《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台的。因为之前险资举牌出现了一系列问题,134号文在当时资本市场比较低迷的时候,起到减少保险资金投资股市的作用。但是现在环境不一样了,政策开始鼓励险资举牌了,所以它的使命也应该结束了。同样2018年银保监会19号文,主要也是重点强调对产品设计的规范,保险公司经过短期调整和适应后,市场还会有所好转。

3.1.3 未来寿险业前景依旧广阔  

未来几年我国人寿保险行业发展前景依旧广阔,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

第一,市场经济制度是商业保险的基础,商业保险的发展水平则代表着市场经济制度是否完善的一个标志。我国从1992年开始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目前市场经济制度仍在建立和完善过程中。那么与市场经济相关联的商业保险,必然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第二,我国将无可避免地进入到社会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快的进程中,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带来的主要矛盾是养老保障的供不应求,因此迫切需要引入商业养老保险来扭转日趋严峻的养老形势。

第三,寿险市场往往同资本市场相关联,一个稳健的资本市场必有一个发达的保险市场做后盾。因为保险资金是资本市场重要的资金来源,是长期投资者和价值投资者。2018年是我国资本市场非常糟糕的一年,寿险业的成长也难免受到很大影响,因为寿险业既要靠承保盈利,又要靠投资盈利,最后才能实现综合盈利。实际上,糟糕的资本市场侵蚀了很多保险公司的利润,特别是对大的保险公司来说。随着资本市场的好转,作为与资本市场高度关联的寿险市场,也将迎来更多的成长机会。

第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险市场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还处于较低水平。具体数据显示,我国大陆地区寿险的保险密度约为159美元,而日本、英国超过900美元,美国、瑞士、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更是超过2000美元。可见,我国人寿保险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此外,可以预测未来行业将出现一些新的趋势,包括保费收入增速回归良性正增长态势;市场竞争加剧,寿险公司分化趋势凸显;科技作用日益显现,或对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消费者话语权加大,倒逼公司优化产品服务;公司违规成本加大,合规投入持续增加等。

3.2 日本经济低迷 寿险业持续衰退

3.2.1 经济泡沫破灭 寿险业保费收入持续下滑

日本寿险行业始于1881年明治生命保险公司成立,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阶段,日本寿险行业通过不断创新主动顺应时代变化。二战后,得益于国内经济的迅速复苏,高储蓄率和人口的高增长,日本寿险业出现了大规模的扩张与发展,并在上世纪90年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寿险业市场,随后进入持续下滑态势。


2013-2018
年日本寿险保费收入情况(单位:亿美元)

随着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灭,股价和房地产价格暴跌,日本国内利率持续下滑,进入低利率时代。国内投资上,日本寿险公司承受利息收入下降、坏账激增、股票和不动产价格大跌引起资产减值的冲击。海外投资上,寿险公司未重视汇率风险,日元汇率爬坡导致海外资产减值严重,此外又遭遇美国“第三次房地产危机”时的房价下滑,海外投资亏损严重。1995年寿险保费收入受经济的影响开始出现负增长态势。预定利率上升和高风险资产占比增多让日本寿险公司更易受到市场利率下降和资产价格下挫的负面冲击,减弱了寿险公司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对此,日本寿险公司在负债端和资产端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负债端下调保单预定利率,降低负债成本,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死差益。日本寿险公司采用了一系列调整产品结构的措施,比如大力发展第三领域保险产品(健康保险/医疗保险);增加变额年金销售,将投资风险转移给保单持有人;增加外币保单销售,由保单持有人承受汇率风险。1999年后死差益成为保险公司支柱性的利润来源。资产端应对策略是稳健投资,优化海外资产配置。一是资产配置稳健乃至保守,以债券为主的有价证券成为主要资产。二是国内经济低迷,海外资产成为提升投资收益率的重要途径。

随着负债成本的下降和投资收益率的企稳,2014年日本寿险行业整体利差损转为利差益,结束了长达22年的利差损时期。随着新增保单预定利率的下降和新增保单占比的上升,日本保险公司的平均负债成本大概已降至2%2.5%,且逐年快速下降。新增保单的预定利率只有0.5%1%2017年继续下调至0.25%0.5%。得益于汇率等因素,日本保险公司近年投资收益率企稳并保持在2.5%3%,故利差损转为利差益。

3.2.2 双向调节减轻资产配置压力

日本监管机构在负债和资产两端双向调节,引导行业整体应对利率环境带来的挑战,降低保险产品对投资的过度依赖,减轻在低利率环境下资产配置的压力。行业整体盈利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摆脱了对利差的依赖,长期来看是寿险公司应对复杂利率环境的根本途径。日本经验表明,长期低利率环境下,高预定利率难以持续,破产的压力会驱动定价利率下行。但是,负债端强大的竞争压力迫使定价利率下行较为缓慢,需要全行业长期坚定的坚持。另一方面杜绝激进投资,谨防投资端风险。

近年来,日本经济开始陷于长期低迷时期,GDP增长率在0值附近波动,经济放缓对寿险保费增长影响很大。此外,日本寿险密度和寿险深度处于较高水平,2017年日本寿险深度达到3312美元,寿险深度为8.60%,再加上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以及出生率低,致日本寿险业增长缺乏动力。

针对这一情形,日本寿险公司压力加大,一方面新增保费不断减少,另外寿险业集中进入满期赔付期。日本寿险公司需要加大海外投资,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比如,以参股形式与中国保险公司合作,用获得的利润弥补国内保险给付。

3.3 韩国经济增长乏力 寿险业呈现负增长

3.3.1 韩国保险业对GDP贡献度大

近年来,韩国经济内忧外患,无论在是投资还是出口均出现萎缩。在韩国经济现状低迷不振情况下,韩国经济专家提出的今年韩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均值为2%,比4月预期2.2%下降0.2个百分点,而寿险业发展与人均GDP密切关联,因此随着韩国经济持续疲软,寿险业发展受到直接影响。

目前韩国是全球第七大保险市场,保费收入位居美国、中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之后,2018年韩国保费收入1512亿欧元,实现负增长,下滑1.9%,但保险深度达到10.8%,高居世界首位。保险密度达到2956欧元,仅次于美国、英国和法国。由此可见,韩国的保险业对GDP贡献度较大。

2018年韩国寿险业保费收入841亿欧元,名义增长率-4.2%,下滑幅度较大,保险密度1643.9欧元,位居世界第六,保险深度6%,仅次于英国。

3.3.2 对外开放让韩国保险业充满活力

韩国的保险业与经济发展同步,韩国的经济是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开始起步的,当时政府就把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和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作为首要目标。由于韩国资源匮乏,韩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很高,只能走“进口—加工—装配—出口”的道路,其原料、技术、资金、出口贸易都离不开世界市场,尤其与日本、美国的依存关系更为紧密。

鉴于此,韩国政府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实行了对外开放。上世纪70年代,韩国在着力发展电力、交通、运输、通信的同时,发展保险业,并开放保险市场,至1982年,进入韩国的外资人寿保险公司就达6家。1987年,韩国开始全面开放保险市场,至1994年已有15家外国公司进入,其中美国11家,欧共体3家,加拿大1家;采用合资公司形式的有7家,子公司3家,分支公司形式5家。进入韩国的外国寿险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较高,业务重点是储蓄型保险,非寿险公司以在韩国的外国企业责任保险作为主要项目。韩国对外开放保险市场的基本立场是:在不妨碍国内市场稳定及承保能力的情况下,对实力雄厚、业绩良好的外国公司放行入市;对已经进入的外国保险公司,除国内不动产投资以外,享有与国内公司同等待遇。

1997年,韩国金融和货币危机导致了经济的严重衰退,失业率上升,从而引起退保增加、新业务拓展困难等连锁反应。另一方面,危机也导致了金融市场的极度混乱,大量企业破产,股市低迷,寿险公司的投资大幅缩水,造成了多家寿险公司出现偿付能力不足甚至破产的局面。韩国为走出危机,与IMF签订协议,促使保险业的进一步开放和自由化。对外开放后,韩国外资寿险公司份额在韩内部经济衰退的环境下得以较大提升,后来又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份额下降,金融危机影响逐渐消退后又有回升趋势。

3.3.3 经济低迷 寿险业发展后劲不足

对于寿险业来说,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的增长差异很大,在全球范围内,人寿保险仍是保护人们晚年储蓄、将财富转移至下一代的基石,但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的趋势存在真正的差异。即发达市场整体放缓或者下滑,新兴市场处于稳步增长阶段。

韩国寿险业起步较早,相对发达成熟,外资公司在20多年间经历了份额上升、下降,内外资博弈的周期,最终在韩国的寿险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行业大部分份额还是集中在本地企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市场排名前五的均为本地企业,约占45%的市场份额,外资寿险市场份额在20%以下。

由于经济低迷和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等,韩国国民增加了退休金等保险方面的支出,但整体趋势是综合保费收入持续下降。韩国保费收入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储蓄型保险销售的下降,原因是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IFRS 17规定,储蓄型产品保费收入将不再计入公司营业收入,保险公司纷纷减少储蓄保单比重,重建其营收组合。此外,韩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减少以及生育率低的局面,寿险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结合中韩市场来看,随着中国保险业市场的不断放开,以及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更多的韩国保险公司会将目光瞄准中国市场,中韩保险市场互联互通融合发展已成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