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副主席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与制造强国建设协同发展”论坛上的发言
时间:2019-12-02 10:41:47 来源: 本站

引言

1130日,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办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与制造强国建设协同发展论坛在京举行。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CF40常务理事会主席陈元出席论坛并发表重要讲话。


陈元副主席作为我国开发性金融理论的开创者和践行者,曾带领国家开发银行最早践行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也体现了开发性金融的国际主义情怀。本次重要讲话内容,包括“一带一路”和制造强国相辅相成的关系,科技自主创新的战略意义,以及金融对关键领域的支持和保障作用,是陈元副主席多年来一直倡导和践行的发展要义。讲话精神又从另一个侧面对保险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利于保险业更深刻地领会长期资本的作用,发挥保障性功能,支持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和实体经济发展。经授权,我们第一时间在此发布,愿与大家共享。





图片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网站

各位嘉宾,下午好!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与制造强国建设作为我国两大长期发展政策,探讨如何使之高质量协同发展意义重大。三年来,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针对这一课题进行持续跟踪研究,聆听企业诉求,提出建议与对策,是值得鼓励与肯定的。今天这个论坛的意义在于汇聚政府、行业和企业相关方,进行阶段性回顾与展望,分享经验,促进两者协同发展。下面我简要谈谈对两者协同发展的几点想法:

一、共同的使命担当:两者均肩负着支撑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使命,相辅相成。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可有力保障“互联互通”,为我国企业全球资源布局创造有利条件,特别是保证我国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资源等工业基础原材料的来源,打通“卡脖子”的大宗商品供应链瓶颈,切实保护下游中国制造业企业利益,为未来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及制造业崛起提供全球资源配置与市场需求支撑。

制造强国建设将有力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为企业参与国际产业深层次合作奠定基础

二、共同的发展挑战:两者均面临发展思路和实现路径的突破,任重道远。

“一带一路”建设是基于我国的工业技术基础,中国工业化发展七十年积累的内生需求。通过寻找全球市场、技术和人才,经过消化、吸收和整合,不断进步,实现工业发展质的跨越

实体经济的发展需依靠科技进步、工艺、人才和资本的有机结合。实现工业技术链和产业链的整体爬升要在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学术能力准备和实现路径有清醒的认识和长期目标。我国工业面对全球市场要明确合作目标、合作要求并具备充足的合作实力,寻找全球技术与人才,充分吸收和整合各方有益要素,转化为我国工业技术链和专业链的优势,尤其在“卡脖子”技术领域力求实现突破,打破对外依赖,形成我国真正的工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获取全球资源整合、海外市场拓展和深化全球伙伴关系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风险,强劲的国际竞争对手以及中国行业标准和品牌的国际认可度不高等挑战。“一带一路”建设持续蓬勃发展需要协同企业之间的诉求,探索抱团出海的新路径提高行业整体适应能力与抗风险能力。在受国外严格管制的敏感领域,应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特殊优势,积极进行布局。

“一带一路”与制造强国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持续投入,应大力提升金融业对两大领域的支撑与保障作用,积极推进各类金融创新。第一,强化金融支持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引领和主导作用,探索国家外汇储备的更优使用制度安排,协同国内外金融资源,特别是充分利用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由我国主导的国际性金融机构平台,调动更多资源为我所用。第二,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商业银行应采取以增量价值、特别是科技创新产生的增量价值为风险定价的股权融资模式,调整以存量价值为基础的风险覆盖模式。第三,发展产业链融资,鼓励大型国企牵头组织上下游的骨干民营企业共同制定产业链发展规划,对接多家金融机构,让金融机构沿着产业链组织融资。帮助企业应对各类金融风险,使企业“走出去”更加安全、有效。

三、共同的开放格局:两者都需要更高水平地“走进去”、“引进来”,互鉴互惠。

一带一路建设已从愿景转为现实成效,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一些猜忌与质疑。我国企业要真正走进海外市场,除产品、服务品质与技术实力过硬外,还需要真正融入当地的经济、社会、政治与人文环境,以更开放的国际合作格局与全球发展视野,广交朋友、广纳人才,交流互鉴,将先进工艺、技术、理念“引进来”的同时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制造强国是我国制造业谋求高质量发展由“大”转“强”的爬坡过程,科技链条顺着价值链条越往上走,纯粹借助外力实现突破越难。因此,我国要不遗余力地探索自主研发创新,突破“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同时坚持开放合作的姿态,谋求全球技术和产业合作,积极与其他国家的产业发展规划开展对接、相互促进,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就前沿技术研发重点积极进行全球布局。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与制造强国建设有着相辅相成的使命担当,需要秉持共同的开放合作格局,也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共同发力。希望中国工经联能够把这个平台建设好,以调查研究为手段,以论坛为载体,把相关行业的领军企业聚集在一起,共谋国际产业合作和实体经济发展新篇章。

祝本届论坛圆满成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