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杂志记者 孙芙蓉报道)2017年10月25日,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保险研究院联合研究联合发布《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中国保险监管由以保单为中心向以账户为中心转移》。该课题的立意源自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科技进步大背景下,同时也是保险社会需求改变的客观需要。该课题得到了北京保研公益基金会资助,耗时9个月,研究者几易其稿。
该课题明确了保险统一账户在保险监管、行业发展、保险消费、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建设路径与建设重点,并对保险统一账户未来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统一账户管理势在必行
随着金融科技以及保险科技的快速发展,以保单为中心的管理手段已无法适应行业发展需求,保险电子化进程必将催生电子保险账户的诞生,供消费者在线集中管理自己名下的全部保险产品。面对社会需求、行业发展以及保险业电子化进程,并针对保险产品具有高度从人属性的特点,行业亟待建设一个对应于自然人实体和机构组织,覆盖全行业,并由官方认可的保险统一账户体系。此账户最关键的两项功能一方面是作为消费者名下所有保险产品的线上归集索引,另一方面是代表消费者在线完成相关保险业务变更操作。
统一账户管理是最根本的管理
保险统一账户的建立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对保险监管及行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建设保险统一账户可促进保险业进一步回归保障属性,服务实体经济,维护个人金融安全,深化保险领域供给侧改革,并通过公共数据的联动,支持保险产业转型升级,是确保我国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建设保险统一账户可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刚性约束,实现功能监管,提升监管“穿透”能力,实时应对现代金融风险的突发性及传播快速性,以大数据多维分析为基础,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强化重大风险预警能力,是提升监管能力、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的有力工具。
保险统一账户可细化客户分群,通过抓取客户画像及风险偏好精准分析,丰富产品供给,延伸产品功能,可通过从多个维度开展精细化、有针对性的行业经验分析,提升保险产品的竞争力,可通过建立高风险数据库,结合信息共享技术、欺诈分析技术和可视化关联分析技术,防范保险欺诈,助推自动核保机制建设进一步发展,进而促进保险企业提质增效。
保险统一账户应用于客户端,可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查询与管理功能,并可通过服务及管理的标准化,提升客户体验,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可通过准确描述消费者特点,为未来个人征信系统的完善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因此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建立多方共促的工作机制
在金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大众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正发生着深刻改变,保险深刻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需要及时顺应变革。而保险统一账户体系的建设和推广正是保险业整体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是数据统一归集和智能分析的基础工程,是实现监管多维分析的重要举措,是以大数据应用促进保险行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构筑民生保障的关键一步。因此需要在行业内外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搭建配套基础设施,开展分步试点来有序推进此项系统工程已刻不容缓。近年来,中国保信在保监会的指导和推动下,加快实施保单登记制度,构建了保单登记平台、新一代车险平台、农险平台、税优健康险平台等保险信息共享平台,以及电子保单平台、电子发票平台、增值税管理平台等保险电子化服务平台,并积极推进客户数据系统建设和数据治理,为以保单为中心向以账户为中心转移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和技术保障,以账户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应当列入行业发展和规划之中。